发布时间:2025-11-04 07:39:07 来源: 百度百科
央视网消息:循环经济产业通过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对原生资源的依赖和环境污染,还能催生回收、再制造、绿色设计等新兴业态。随着清洁生产深入推进,我国风电产业迎来设备更新潮。到2030年,预计超过3万台风电机组退役,产生固体废物总量将突破300万吨,而创新技术正让这些退役设备变废为宝。
一台退役风电机组中86%为钢铁、10%为玻璃纤维、3.5%为铜铝、0.5%为稀土元素。其中,风机叶片因硬度高、体积大、回收价值低,成为再利用难点。在北京国际风能展上,企业创新开发出以破碎叶片为基材的人造板技术。
企业研发专用机器人对风机叶片进行水力切割,实现效率翻番,同时解决扬尘问题。退役叶片还被制成人工鱼礁、滑板等创新产品。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委会委员程刚齐介绍,这个产品通过风机叶片粉碎以后,又通过挤压的形式做成滑板。2025年前三个季度同期相比,风机的拆除数量增加了20%。
报废机动车再制造激活循环新动能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正推动报废车回收产业迈入高速发展轨道。报废车回收企业再制造激活循环经济新动能,让“垃圾”变废为宝。
在新疆,一家报废车回收企业正让“垃圾”变废为宝。一批批利用旧零件“再制造”的发动机从这里出厂,2024年仅此项出口额就高达2000万元。拆解产生的废钢则直接送往钢铁厂,成为优质的冶金原料。通过技术创新,单车资源回收利用率从65%大幅提升至95%,让废旧车辆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随着报废机动车回收量创出新高,报废机动车回收产业步入便捷化、标准化发展新阶段。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会长张莹表示,相关市场主体也在探索,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的电子化,报废机动车回收的上门预约以及线上回收,这样的“一站式”服务。
报废车回收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再制造技术也在多领域同步推进。山东一家装备企业将激光熔覆、智能修复等20多项专利应用于采矿机械再生,通过金属粉末与基体熔合,使报废设备在耐磨、耐腐蚀等性能上焕然一新。
企业负责人赵峰介绍,可实现旧件利用率80%以上,其中,废旧金属实现100%循环利用。修复后设备性能达到新品的95%以上,而成本只有新品的30%到45%。
绿色生活:二手交易市场持续升温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正深入人心。节粮、节水、节电和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进,二手交易市场持续升温,形成绿色消费新趋势。
近日,北京迎来一家专营二手商品的特色商场。新店占地达3000平方米,汇集箱包、饰品、电子产品等200多个品类,超过30000件二手商品。
每一件商品均配有详实的质检报告与瑕疵细节照片,顾客扫码即可查看,价格透明。凭借仓储式陈列与轻松自助的购物体验,该商场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销售表现十分火爆。
店长曹利敏介绍,“十一”假期期间,客流环比增长270%左右,销售量环比增长165%左右。
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细化,家电、汽车、电子产品三大领域补贴总额超200亿元,推动二手交易规模大幅增长。
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有望达5万亿元
在《“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引领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绿色转型步伐加快。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有望达5万亿元。
数据显示,我国单位GDP能耗较“十三五”末下降11.6%,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主要资源产出率提升约12%,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9%,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在重点领域,循环利用体系加速构建。全国已建成覆盖所有省份的超过1万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2024年回收利用量突破30万吨,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处理技术不断创新,涌现成果150余项,参与企业达70余家,绿色能源全链条闭环初步形成。
农业领域绿色治理成效显著。全国700多个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8%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系统推进产业与城市绿色转型,国家累计培育6430家绿色工厂、491个绿色工业园区,并在60个城市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为经济绿色化、循环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专家表示,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5万亿元的目标将如期实现。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介绍,“十四五”期间,在我国“十四五”循环经济规划的引领下,循环经济产业这个生产方式逐步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得到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体系也已初步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