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30 04:36:20 来源: 新浪微博
中新网上海10月29日电 (记者 陈静)广泛配置、普及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以下简称AED)是为大量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民众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上海市卫健委方面29日披露,上海市、区卫健委协同推进《2025年在居民小区和重点公共场所增配7500台自动式体外除颤器(AED)》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全上海共完成安装8190台,已提前超额完成上述项目工作任务。
根据近年数据显示,上海每年约有2.8万例院前心跳骤停事件,其中七成发生在居民社区。上述项目旨在让更多民众在社区内就能便捷地获取到AED这一救命设备,在关键时刻为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四分钟”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上海市卫健委方面表示,为实现AED配置后“有用、能用、会用、敢用”的目标,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已申报建设上海“AED一张网”项目,探索构建覆盖全市的AED一网统管平台;同时积极推进电子地图开发,将尽快实现电子地图功能的上线,功能接入随申办。
上海市卫健委会同上海市红十字会、各区卫生健康委、培训机构,落实“送训上门”,为设备投放点周边人员、重点人群及社会公众提供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红十字救护员证。至10月10日,根据各区卫生健康委统计数据,全上海完成为民办实事增配AED项目配套培训83775人次。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10月10日上午,杨行镇康桥水都居民区活动室一位年约七旬的老伯突发心脏骤停,失去意识。该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吴佳在同事的帮助下,立即使用周边配置的AED对老人实施除颤急救与心肺复苏。经过及时的救助以及120及时转诊,患者情况终于趋于平稳,逐渐恢复了自主心跳,随后被送往附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主任王萍当日介绍,今年浦东新区重点推进落实1000人以上人口规模的居民小区配置AED,迄今已完成1500台AED的配置,浦东新区AED配置水平达到50台/10万人,完成1000人以上居民小区全覆盖。
据介绍,浦东新区在设备运维和技能培训方面已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在运维方面,该区建立“每日自检+每周巡检+季度维保隔日巡检,每周点检,季度维保”制度,再由小区物业指定专人负责日常检查每日自检,确保电池电量充足、电极片在有效期内,发生急救事件时AED可用。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会同各街镇红十字会落实“送训上门”服务,按配置AED与救护员1:10的比例,做好AED投放周边区域人员、重点人群及社会公众的相关技能培训。据统计,迄今,浦东新区已完成15000名应急救护员的培训工作。
据透露,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制定了《浦东新区AED配置三年计划》,逐步有序推进AED配置工作,计划2026年新增1400台AED,年底前配置超过75台/10万人,重点推进落实1000人以下人口规模的居民小区配置AED;2027年新增900台AED,年底前配置超过100台/10万人,重点推进落实2000人以上人口小区,提升社会整体急救能力,降低心源性猝死率,构建生命安全保障网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