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1 18:37:52 来源: 新浪财经
中新社银川9月1日电 题:中阿博览会搭建中阿合作创新、绿色、繁荣之桥
中新社记者 李佩珊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8月31日在宁夏银川落下帷幕。短短四天里,50多个国家和地区、2200多家商协会和企业的1.78万名嘉宾“双向奔赴”,40余场次活动达成331个合作成果,意向签约金额超过1077亿元(人民币,下同)。
中阿双方用一笔笔订单、一次次握手、一场场头脑风暴,把“创新、绿色、繁荣”的主题写进了中阿合作的新年轮。
“我们把60家高校、科研院所的1300项技术‘过筛’三遍,最终挑出500项最适合阿拉伯市场的成果,在博览会全部端上桌。”中阿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吴立峰说,这些项目覆盖绿色农业、生态环保、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材料与现代化工、人工智能与数字信息、清洁能源六大领域,对应阿拉伯国家在粮食安全、荒漠化防治、工业升级、建筑节能、数字经济及能源转型等方面需求,全部为“系统解决方案级”成果,具有可快速落地、可规模转化、可跨区域推广的特征。
展区里,绿色农业、人工智能、氢能储能、节水灌溉等“黑科技”被装进二维码,扫一扫就能“连人带技术”一键直达需求方,让参展客商充满惊喜。博览会开幕当天,13个技术项目当场签约。其中,宁夏大学的“草方格”治沙技术将在埃及再扩3万公顷“绿洲”,中国企业带来的“5G+AI矿山远程驾驶系统”也找到了沙特合作伙伴。
中阿农业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中阿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马学忠表示,农业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中最接地气、最惠民生的领域。2015年,宁夏牵头建设中国-阿拉伯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在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等多个阿拉伯国家示范运营,推广畜牧养殖、牧草种植、蔬菜制种、节水灌溉等农业技术的本土化应用。从椰枣林到枸杞田,从沙漠市场到草原牧场,如今,中阿农业合作已经结出累累硕果。
身处内陆干旱地区,宁夏也有许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农业发展上的共同诉求。目前,宁夏在约旦示范种植7类100多个蔬菜品种,推动种子技术推广至15个国家和地区,部分品种增产达20%。在毛里塔尼亚,中方专家实现首例纯种荷斯坦牛犊胚胎移植,综合受胎率达45%,并试验示范21个优质牧草品种。宁夏枸杞、硒砂瓜、滩羊则组团“出海”,通过冷链空运,36小时可端上迪拜等地消费者的餐桌。
今年博览会期间,中阿再次签订66个农业贸易及合作项目协议,还发布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银川倡议》,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跨国转化应用。
从“经贸洽谈”到“规则共建”,从“商品出海”到“技术落地”,从“握手成交”到“云端签约”,本届博览会上,中阿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被重新定义,正在向“更创新、更绿色、更繁荣”的未来生长。
正如迪拜中阿卫视记者方浩明所言:“在这里,我看见了中国的科技,也看见了阿拉伯的机遇。”当博览会的大幕落下,新的合作故事才刚刚开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