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2 19:03:07 来源: 生活报
想要实时了解人工智能的趋势吗?从新疆乌鲁木齐向北驱车数小时,拐下沙漠公路,你会突然看到一排像是“苹果专卖店”般的建筑群矗立在火星般的荒原上。这座曾以石油闻名全国的城市,正摩拳擦掌,为“数据之都”的角色发力。
比星巴克还便宜的“电力咖啡”
硅谷靠咖啡与股市运转,而克拉玛依依靠的是价格低廉的电力和免费的冬季寒风。
美国沿海科技中心的电价大约每千瓦时0.63元,而这里仅为0.45元。这个30%的成本差距,意味着一个是玩玩后院无人机,另一个却足以支撑起卫星星座的发射。
大自然还赠送了一份大礼:除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戈壁的强劲寒风每年长达八个月,将克拉玛依的数据中心变成了天然冰箱,让持续运行的GPU免费降温。
在数据中心领域,有个叫做PUE(电源使用效率)的指标,专门用于衡量能效表现——即有多少电能在到达芯片之前被空调、照明等设施消耗掉。完美的PUE值为1,它表示每一瓦特都完全用于芯片计算。克拉玛依最新数据中心的PUE为1.08,意味着仅约15%的电能用于非计算损耗,而美国普通设施的损耗比例则高达29%。
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克拉玛依的话,这里就像计算机世界里的“好市多”,一切都是批量且实惠的,只不过你看到的不是一袋袋的大米,而是一排排的GPU服务器。
“东数西算”——一堂新的地理课
在中国,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术语,叫“东数西算”,任何一个出租车司机都耳熟能详。如果把中国的地域想象成一根巨大的延长线,东部沿海地区收集各类应用产生的数据,而西部沙漠地区负责进行复杂的数据计算。
到2025年底,中国计划在克拉玛依实现100 exaFLOPS的算力。换句话说,这就好比一个超快的计算器每秒能完成100万万亿次(也就是1后面跟20个零)的计算任务,如同地球上每个人在同一时刻每秒钟敲击计算器1200万次。
让学生走进芯片时代
六年前,中国仅有35所大学开设AI专业,如今这一数字已超过630所。因此,全球47%的顶尖AI研究人员都拥有“中国制造”的标签。即便是以地质学著称的新疆大学,也已设立了人工智能专业并搭建了GPU实验室。
我亲眼看着大学一年级新生从搜索“什么是反向传播”,到如今就扩散变换器展开热烈辩论,犹如球迷们争论梅西与C罗孰优孰劣(顺便一提,我选C罗)。
克拉玛依正在为未来大力建设,问题是,知道它的人并不多。不过,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改变……这个城市为使用绿色能源的服务器提供15%的税收优惠与补贴。很多初创公司开始在这里扎根,一些科技巨头也开始在这里落地,不久前,华为在此建了一个拥有14,000个机柜的“智能计算”园区,而DeepSeek甚至在这里训练了一款汉语-维吾尔语的大模型。
AI的未来显然在中国,但谁也没想到,最具潜力的地方竟然会是新疆。
曾经的沙漠点亮未来的数据之光
克拉玛依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黑油”,过去,这里以油井和老旧工厂闻名,如今,它正以数据驱动着你我的抖音。
硅谷或许是各种奇思妙想的诞生之地,但新疆则是促使那些奇思妙想成熟、壮大并走向世界的地方。它是全球AI梦想的超级冷藏库。如果你觉得这一切离你太远,打开你的手机,每一次滑动、点击或对着手机说出“嘿,Siri”,背后都有一片小小的新疆正在悄然运转。
曾经地图上一片空白的沙漠,如今已布满数学公式——这改变的不仅是地图,更是我们的未来。
本文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 Luke Johnst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