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5 01:22:53 来源: 房天下
中新网兴安盟10月24日电 题:草原百姓的“便民枢纽”:环环相扣促美好
中新网记者 张玮
解决邻里矛盾、恶意欠薪、物业纠纷……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简称综治中心)如今成为草原百姓的“便民枢纽”和寻求帮助的第一选择。
2025年以来,兴安盟共排查矛盾纠纷4020件,化解3967件,化解率达98.68%。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探访这里的“枫桥经验”。
图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综治中心。 兴安盟融媒体中心供图
“只跑一地”化纠纷
“过去,这事得自己跑法院、跑镇里,来回折腾七八趟都未必有结果。现在综治中心把人凑到一块儿,一次性就把赔偿的事定了,我们省心又省力。”在科右前旗居力很镇兴隆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潘小冬握着调解员的手连声道谢。
当天,7户村民因农田受损与涉事公司的纠纷,在多部门协同下顺利化解。
事情要从一场意外说起。今年8月,当地一家公司在施工作业时,不慎将农药误洒至兴隆村农田,导致7户村民的5亩玉米地出现不同程度受损。眼看即将成熟的庄稼受影响,村民们与涉事公司产生纠纷。
居力很镇司法所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动村委会,并上报科右前旗综治中心。接到诉求后,综治中心迅速启动“联合调解”机制,统筹法院、司法、村委会等多方力量,带涉事双方到田间实地核查损失,逐项梳理诉求、释明法律责任。最终,涉事公司当场承诺按约定标准赔偿,双方握手言和。
科右前旗人民法院居力很法庭庭长王红影说:“自入驻综治中心以来,我们彻底改变了‘等案件上门’的模式,转而‘送服务下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有温度的司法服务。”
科右前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副主任刘红英介绍,今年以来,该旗明确年内建成15个综治中心并实现全旗实体化运行,让群众“只进一门、只跑一地”就能解决问题。
图为网格员开展入户工作。 突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解纷超市”不打烊
今年夏天,突泉县某宾馆24名员工因被拖欠两个月工资向综治中心求助。中心立即启动联动机制,突泉县人社局、法律援助中心迅速介入。
调查发现,欠薪源于原法定代表人张某与现法定代表人李某之间的经济纠纷。调解团队采用“现场调解+云端沟通”模式,线下组织“面对面”磋商,线上反复释法析理,同步对接法院预判司法路径。
经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由张某、李某共同支付154192元欠薪。协议经司法确认保障执行,工资全额发放到位。
突泉县政府官方介绍,该县打造访、调、诉“一站式”平台,多部门入驻县综治中心,形成中心、常驻、轮驻、随驻的“1+8+11+N”多元联动体系,确保“综治中心负责程序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性解决”。此外,县综治中心以派单模式将矛盾纠纷精准分类,优化“登记受理、分流交办、调处化解、督办反馈、结案归档”五大闭环流程。
网格员庞伟奇说,这里就像“解纷超市”,老百姓“进一扇门”就能“找个说法”。
图为扎赉特旗好力保镇网格员在田间地头调解地邻矛盾纠纷。 兴安盟融媒体中心供图
治理触角直抵“神经末梢”
在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一场由无人机喷洒农药引发的纠纷,成为检验当地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样本。当地村民陈某在风力较大情况下进行农药喷洒,导致周边4个村11户农民的110亩农田受损。就在双方因赔偿问题僵持不下时,该镇综治中心快速介入,不仅依法明晰责任,更创新引入企业资源,将受损作物转化为青贮饲料,最终促成了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社会治理的活力在基层,扎赉特旗构建起旗、乡、村三级贯通的协同阵地,让治理触角直抵“神经末梢”。
扎赉特旗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韩宇向记者介绍,旗综治中心不仅是群众诉求的汇聚地,更是复杂疑难矛盾的“终结地”,乡镇综治中心是“主战场”。各乡镇综治中心运用“周周到、家家看、走村入户”“精准排查”等工作方法,强化日常排查与联动调解;村社网格是“前哨所”,“网格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铁三角”基层微治理机制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个家庭。
目前,扎赉特旗综治中心已累计受理各类诉求2690件,办结2547件,办结率94.7%;今年以来,镇村两级共化解矛盾纠纷1173件,化解率达99.2%。(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