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股上半年业绩分化:院线公司受益电影市场回暖,光线传媒大赚22亿领跑💯

发布时间:2025-09-03 20:56:50 来源: 南方网

  

  A股影视院线板块上半年业绩分化明显,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净利增超3.7倍,博纳影业净亏损10亿元,华谊兄弟营收腰斩。

  日前,A股影视院线板块公司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均已出炉。记者梳理了板块内10家影视院线公司的业绩,主要覆盖电影产业链中的制作及发行、院线公司。

  总体上,上半年影视院线公司业绩分化明显。具体来看,万达电影(002739.SZ)和光线传媒(300251.SZ)业绩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净利润均增超3.7倍,其中光线传媒净利润22.29亿元,超过其他9家净利润总和。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600977.SH)、华谊兄弟(300027.SZ)报告期内业绩转亏;博纳影业净亏损扩大至超10亿元,为板块内亏损最多公司;北京文化(000802.SZ)净亏损扩大至2.33亿元。

  从行业来看,国家电影局7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电影票房达292.31亿元,观影人次为6.41亿,同比分别增长22.91%和16.89%,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1.2%。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以154.46亿元的票房成绩领跑。

  对于上半年电影市场表现,不少公司在半年报中提及,自春节档市场爆发式增长后,后半程遇冷,呈现出冷热不均的局面。万达电影在半年报中直言,“上半年影院整体票房规模有所回升,但尚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影院经营仍面临挑战。”

  猫眼娱乐市场分析师赖力此前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今年继春节档的火爆之后,电影市场的表现一直相对较为冷淡,尽管在《哪吒2》的超强头部作用带动下,2025整个上半年的票房表现位居历史同期第三名,且是自2020年以来表现最好的一年,但是市场依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制作及发行公司业绩“冰火两重天”

  以电影制作及发行见长的公司中,上半年光线传媒净利润22.29亿元,同比增超3.7倍。上海电影净利润5376万元,同比下滑超两成。中国电影、博纳影业、北京文化、华谊兄弟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亏损,其中博纳影业净亏损超10亿元,北京文化净亏损超2亿元。

  作为《哪吒2》的核心出品方与发行方,上半年光线传媒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且均超2024年全年业绩。上半年22.29亿元的净利润接近过去7年净利之和(22.97亿元)。

  据半年报,光线传媒上半年电影及相关衍生业务营收31.02亿元,同比增长218.54%。公司参与投资、发行并计入报告期内票房的影片包括《哪吒2》《独一无二》等,2024年上映并有部分票房结转到报告期的影片包括《小倩》,截至报告期末总票房约为154.63亿元。

  中国电影主营业务包括创作、发行、放映、科技、服务、创新六大板块,基本覆盖电影全产业链。上半年公司营收降近两成,净亏损1.1亿元,同比转亏。半年报解释称,主要系本期进口影片票房低于上年同期,且本期公司主投主控影片票房不及预期,导致公司创作、发行业务收入下降。

  其中,电影创作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上半年营收1.2亿元,同比下降56.99%。报告期内,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电影共14部,累计实现票房60.82亿元,占国产片票房22.97%。票房前五位影片分别为《唐探1900》《出没·重启未来》《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酱园弄·悬案》《向阳·花》。电影发行方面,上半年营收6.51亿元,同比下降27.48%。

  博纳影业上半年业绩“增收不增利”,营收6.73亿元,同比上涨5.09%;净亏损10.56亿元,同比扩大661.93%。其半年报指出,收入上涨主要系公司电影院业务在春节档火爆之下的回暖;利润下滑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投资和协助推广的部分影视项目受到市场表现波动影响,导致公司阶段性财务表现有所回调。报告期内,公司投资和协助推广影片共计3部,合计票房4.41亿元。其中,《蛟龙行动》票房3.93亿元。

  华谊兄弟上半年营收腰斩,净利润转亏,半年报解释称主要是报告期内影视娱乐业务收入减少所致。报告期内,公司参投上映的电影包含《向阳·花》《分手清单》。

  北京文化上半年营收同比增1944.24%,主要系电影收入同比增加;净亏损扩大至2.33亿元。报告期内,公司主投主控项目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累计票房12.38亿元。

  票房回暖,助力院线龙头净利大增

  在《哪吒2》等头部影片的带动下,上半年电影市场回暖,以电影放映为核心的院线公司直接受益。其中,万达电影净利润增超3.7倍,横店影视净利润翻倍;金逸影视、幸福蓝海扭亏为盈。

  万达电影在半年报中称,报告期内,公司国内直营影院实现票房42.1亿元(含服务费),同比增长19.2%,观影人次8239万,同比增长9.6%,累计市场份额14.4%。观影收入41.77元,同比增长14.78%。此外,公司依托IP的全域价值,构建“线下体验—线上传播—衍生品销售”的完整链路。在非热门档期,通过持续的IP场景运营推动消费转化,助力公司票房、衍生品收入及毛利率增长。

  中国电影半年报披露,电影放映方面,公司上半年营收5.21亿元,同比增长9.9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覆盖全国24856块银幕和309.58万席座位,公司银幕市场占有率为31.27%。

  横店影视半年报指出,业绩增长主要系电影放映及相关衍生业务利润增加所致。受益于行业持续回暖,公司电影放映及相关衍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12亿元,同比增长29.42%。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旗下院线共拥有528家已开业影院,其中直营影院449家,直营影院票房在全国影投公司中排名第二,票房市占率(不含服务费)3.91%。

  上海电影主营电影发行及放映业务,截至报告期末,联和院线加盟影院839家,银幕5352块,累计实现票房22.12亿元(含服务费),同比增长26.10%;市场份额提升至7.57%。

  此外,博纳影业上半年电影院业务营收5.44亿元,同比增长7.75%。金逸影视报告期内电影放映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长11.96%。幸福蓝海报告期内电影及衍生业务营收3.51亿元,同比增长12.17%。

  挖掘IP价值,拓展非票房收入

  记者梳理半年报发现,寻求IP衍生品等非票房收入的增长当前已成为影视公司的普遍共识。

  光线传媒在半年报中提到,公司上半年的衍生品业务主要围绕“哪吒”这一IP展开,覆盖超过30个品类、500多个产品。除了将“哪吒”IP的运营日常化之外,其他如“大鱼海棠”“张缤智和王焕君”等IP的运营工作也已经展开。在渠道方面,公司已为线上电商渠道的试运营开始筹备工作。游戏业务方面,公司已与相关合作方共同组建游戏公司,目前团队规模超过50人,第一款3A游戏已在制作过程中。主题乐园方面,经过前期多轮的沟通与磋商,目前公司已在和几个重点地区进一步展开深入洽谈。

  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指出,《哪吒》衍生品最多一个产品门类就有上百亿元的销售额,目前情况下,是让衍生品的开发商、生产商、销售商得到很大的一个市场的红利,还有大量的盗版,预估会有上千亿的《哪吒》衍生品的销售。

  上海电影坐拥《大闹天宫》《葫芦兄弟》《黑猫警长》《天书奇谭》《中国奇谭》等经典IP。上半年,在IP运营业务中,公司全方位推动IP全链商业开发。重点拓展《浪浪山小妖怪》商业授权及衍生,与40余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IP衍生产品SKU达800余个,覆盖多行业领域。此外,公司创新探索“AI+影视”“AI+IP”。

  万达电影在半年中也提及,尽管当前电影市场票房收益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版权方、平台及消费趋势的变化,电影IP的商业价值有望不断提升,有利于推动中国电影市场从单一票房驱动向收入结构多元化转型。

  博纳影业半年报指出,公司推动影视IP跨界融合,构建“影视+消费+文旅+科技”的新质产业生态。通过衍生品销售、引入演出活动、拓展阵地广告等多元化经营方式,提高非票业务收入占比。目前,子公司正在重点推进三星堆IP系列内容开发。此外,《三星堆:未来往事》(暂定名)已进入制作收尾阶段,立项审核工作在同步开展,该片有望成为国内首部院线AI原生电影。

  在日前刚刚收官的暑期档中,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为119.66亿元,观影人次为3.21亿,同比分别增长2.76%和12.75%。票房前3名影片分别为:《南京照相馆》28.9亿元,《浪浪山小妖怪》14.55亿元,《捕风追影》8.79亿元。

  其中,《南京照相馆》由中国电影主出品,出品方还涉及上市公司幸福蓝海、万达电影、上海电影等。《浪浪山小妖怪》由上影集团主投主控,出品方涉及上美影、上影元、中国电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中,上影元为上海电影控股子公司。《捕风追影》出品方涉及爱奇艺影业、上海淘票票影视等。

  据大智慧VIP,截至9月2日收盘,万达电影报11.29元/股,跌3.01%;光线传媒报19.04元/股,跌4.18%;中国电影报14.10元/股,跌5.37%;横店影视报15.99元/股,跌3.79%;博纳影业报5.27元/股,跌3.13%;金逸影视报9.56元/股,涨1.59%;幸福蓝海报17.23元/股,跌3.47%;上海电影报30.45元/股,跌4.40%;北京文化报4.73元/股,跌1.66%;华谊兄弟报2.68元/股,跌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