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1 10:17:46 来源: 新华社
2025年的乌镇,聚光灯不再只属于互联网巨头。
峰会期间,杭州“六小龙”首次同台。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游戏科学、群核科技、强脑科技、云深处科技,这些平均“年龄”不到十岁的企业,已在全球AI与机器人领域掀起波澜。
“杭州六小龙”齐聚浙江乌镇对话。
“最近一年,具身智能领域有点像做梦的感觉,很多科幻中的故事已变成现实。这种现象在未来几年还会加速。”在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看来,这得益于“大家共同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2014年以来,乌镇峰会始终是中国科技风向的观测窗口。十余年间,峰会焦点从平台巨头到AI创业者。中国科技叙事也随之转换——“互联网+”正加速向“AI+”迈进。
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路径,愈发清晰。
“六小龙”多创立于2015年前后,几乎和乌镇峰会同岁。如今,它们正挑战各自领域的技术边界,并已成长为重塑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新兴力量:
深度求索(DeepSeek)的开源大模型重塑全球AI产业格局;
宇树科技不断挑战机器人运动极限;
游戏科学凭借《黑神话·悟空》引发全球玩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群核科技专注空间智能领域,为机器人和AI智能体提供空间感知能力;
强脑科技正将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实用场景;
云深处科技瞄准危险环境作业替代,拓展机器人应用边界。
“六小龙”的集体崛起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一整套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撑。
今年以来,浙江举全省之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到8月已经建成2600多家博士创新站,其中200多家和AI紧密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展到38家,源源不断输出前沿技术。
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科创“潜龙”正在成长。业内人士直言,现在有“六小龙”,未来可能有“六百小龙”。
如今,浙江已累计培育了18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63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今年前9个月,浙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4944亿元、同比增长22%,研发费用390亿元,同比增长14%。
从“造产品”到“造生态”,中国科技自立走向深水区。
“六小龙”的意义,不仅在于企业自身的成长,更在于其所代表的创新范式转变。
从应用创新走向底层创新:大模型、机器人操作系统、脑机接口——中国企业正深入底层技术;
从国内市场走向全球竞争:深度求索的开源策略、游戏科学对中国文化的阐释,显示中国科技影响力向外延伸;
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布局:博士创新站、重点实验室、产业政策,构成技术创新的系统支撑。
最近,人形机器人已在进博会、全运会等大型场合频繁亮相,从做咖啡到传递火炬,AI技术落地节奏明显加快。
“十五五”开局在即,中国科技也迎来新窗口。
近期公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在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今年,中国首次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创新指数前十,标志着国家创新系统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政策红利、产业基础、市场潜力三重叠加,为中国从“六小龙”到“六百小龙”的跃迁提供了历史性窗口。
从乌镇望去,中国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已不再是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之争,而是AI、机器人、脑机接口等硬核科技的系统突破。
从“六小龙”开始,中国创新故事已翻开新篇章。
(“三里河”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