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9 05:30:55 来源: 顶端新闻
中新网天津11月28日电 (周亚强 薛淳月)一项名为“先使用后付费”的成果转化新机制,正在天津激发科研人员的转化活力,破解“不敢转”的难题。28日,记者从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该模式已促成200多项技术合作,成交额超7000万元,成为加速科技成果走向生产线的“催化剂”。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供图)
这仅是天津市系统性破解成果转化难题的缩影之一。通过构建“政策引导—平台支撑—服务保障”的全链条生态,天津正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走出实验室。
“对于科研人员和中小企业来说,‘先使用后付费’大大降低了转化的门槛和风险。”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崔振平介绍道。该模式被写入《天津市促进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实施办法》,是天津市“法规+实施意见+配套细则+操作规程”“四重接力棒”政策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旨在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容错免责的氛围。
在政策牵引下,高校院所的转化效能显著提升。2024年,天津市8家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亿元,其中天津大学超过10亿元,天津科技大学成果转化收入一年即反哺学校3000万元,体现了市场对科技成果的高度认可。
平台是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天津线上打造“科服网·成果网”,发布科技成果近9000项,技术需求2100余项;线下品牌活动“科技成果俏津门”已举办200余场对接会。同时,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围绕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关键环节共建概念验证平台46家,推动科技成果“快验证、快落地、快转化”。
服务体系的优化则为成果转化提供了持续动能。“十四五”以来,天津引育技术转移机构261家,培训专业人才4000余人次,不断夯实成果转化的服务根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