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5 22:08:30 来源: 学习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纲领性文件。那么,这是怎样一份蓝图?里面提出了哪些新目标、作出了怎样的新部署?它可能给未来中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呢?
当前,“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而“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党中央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十五五”规划问题,为中国未来发展擘画蓝图、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意义重大。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四中全会所提出的这个新蓝图,擘画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路径,它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更加清晰地判断我们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更加清晰地认识我们下一步发展要走什么样的路,要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进。”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这五年,中国经济总量接连跨越新关口,从110万亿元、120万亿元到130万亿元,今年有望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郝栋:“‘十四五’期间,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各个方面取得一系列来之不易的成绩,我想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尤其是在重大关键时刻,党中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为我们顺利完成‘十四五’的各项攻坚目标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建议》深入分析了“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并作出科学判断。
董煜:“其中我们看到有两个非常鲜明的指向,第一就是在研判未来形势的时候,要以底线思维去思考问题,特别是在‘十五五’发展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面对这些情况都要做好充分准备,都要有相应的预案。与此同时中央也特别强调,我们要增强必胜信心,也就是不管外面的环境发展变化怎么样,只要我们能够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不管外面的风浪怎么样,我们都能够从容应对。”
《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这其中,提出了关于“五个以”的根本性要求,也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
董煜:“指导思想中的这‘五个以’非常重要,具有十分鲜明的指向意义。它清晰地告诉我们,在‘十五五’发展中要围绕什么去推进工作,要以什么为主题,什么为动力,以及我们瞄着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为保障,这些就是未来五年发展的根本性要求。”
关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建议》提出了“六个坚持”,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郝栋:“我觉得无论是从过去的发展,还是未来的发展来看,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是我们推进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实践一再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我们的经济发展才能行稳致远,所以我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就在于党的领导,这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在以后推进我们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这样的优势。”
“六个坚持”还包括“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与五年前“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原则相比,有一些新的变化。
董煜:“根据‘十五五’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又各自突出了所需要把握的一些具体方向,特别是强调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这就是瞄准当前发展环境当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如何界定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如何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角度出发所提出的部署。”
郝栋:“现在我们讲坚持人民至上,进一步凸显了人民在事业发展格局中的主体作用,也体现了我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方法。比如说它增加了统筹发展和安全,我想这也是对我们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科学判断。”
在《建议》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被放在了第一位。
董煜:“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在‘十五五’的发展目标中,把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作为第一目标,第一目标又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相对应,也就是形成了鲜明的目标导向下的路径指引。高质量发展贯穿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部署的方方面面当中,通过目标的指引能够使我们在‘十五五’以质量为内涵的发展上面迈出崭新的一步。”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那么,“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怎么干,有哪些重点任务呢?《建议》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12个方面作出重要部署。这其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放在了首位。
董煜:“中央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办好自己的事关键是要把经济发展搞好,把经济发展搞好关键是要找到实际的支撑点,而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经济建设最基础的支撑,它也是未来面向长远国际竞争中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放到所有任务的第一条,就是抓住了整个经济建设最基础的环节。而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又把主体落在抓实体经济上面,它也是基于中国现在的产业体系,也是吸取了其他一些国家发展中的教训。”
《建议》特别强调,要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未来的发展我们对于制造业要给予高度重视,包括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制造业的合理比重我们要保持。也就是说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能保证科技发展,科技的领先地位,先进制造业就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最重要的抓手。”
《建议》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相关部署中,教育、科技、人才的作用被进一步强化。《建议》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董煜:“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容,根据二十大部署,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是放在一起进行具体部署。与此同时这个任务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做了非常紧密的关联,也就是说真正通过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所焕发出来的创新动力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源头。”
“十四五”期间,国际格局动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中国始终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放开制造业准入。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台阶,稳居全球第一。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董煜:“对外开放这一任务在整体任务结构中的顺序提前了,这意味着什么?这块任务现在是紧接着改革之后,也就是说与改革开放的任务形成了一个非常紧密的连接关系,它与我们发展原则中的那一条是紧密的对应关系,与此同时也凸显了即使我们面对‘十五五’期间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央依然把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此外,围绕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重点任务,《建议》也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并就如何把目标任务完成好提出了要求。
“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展望“十五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把全会描绘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变为现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争朝夕、奋发进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更为优异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