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1 18:37:23 来源: 山西新闻网
山东港口塑强六大国际物流大通道,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
“链”接全球向蔚蓝
航运,是全球贸易的重要载体;港口,则是航运的重要集结点和枢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上半年,山东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超9.5亿吨,同比增长4%;集装箱量近2400万标箱,同比增长7.9%。数据之变,折射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的创新和突破。
作为供应链的核心节点,港口聚集着巨大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当今全球贸易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势必要跳出码头“建”港口,更加深度“链接”整个供应链生态。
最近,一批6100吨铁矿运抵寿光懋隆新材料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以前从潍坊港区后场装车运输的方式不同,这批货物是从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水运至寿光港区直接卸船。这条铁矿转水的新通道,省去了短倒、堆存、装车等费用,为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约10%,港口还为货物提供保险服务。
一条“港口+物流+金融”水上保供通道的开辟,为区域腹地下游企业提供了经济、稳定、高效的原材料运输保障,使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更具韧性。这背后,是港口发挥内部协同优势,实现从传统码头“装卸工”到供应链服务“组织者”的角色转变。
渤海湾港市场营销中心干散货中心业务经理李昊田介绍,渤海湾港通过与山东远洋合作,提供合适的运力保障,确保船舶顺利调配;引入投控集团的货物保险服务,为货主提供风险保障。
近年来,山东港口通过港口运营、供应链综合服务以及港口、园区配套服务“三大赛道”联动发力,推动诸多创新业态兴起。目前,山东港口集成“港口+金融+航运+贸易+物流+海外”等全链服务,开拓80项物流综合业态,取得15类金融牌照及资质,建设了山东大宗商品、青岛国际能源等交易中心,成立了港信期货公司、船舶交易平台,打造了供应链全流程“工具包”,年均拉动进出口贸易增长额近2000亿元。
在业态丰富、链条完整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保障下,山东港口构建和完善由口岸、航线、陆港、内河、班列等多节点共同支撑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今年7月22日,满载元明粉、钛精矿的海铁联运班列从成都鸣笛启程,标志着山东港口第106条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开通,为川渝地区产品出海开辟物流新通道。8月,满载进口纸浆的“传威凯娜”轮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返程空舱搭载国产商品箱发往荷兰,标志着青岛港首次打通“巴西-青岛-荷兰”国际物流大通道。
两条新通道,是山东港口“辐射力”增强、世界级海洋港口群能级跃升的缩影。目前,山东港口航线总数360余条,形成日韩、东南亚、中东、印巴、欧美五大优势航线组群,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往来,塑强中国至非洲黄金物流大通道、中国至东盟黄金物流大通道、中国至中亚汽车跨境出口物流大通道等六大国际物流大通道,为沿黄省份提供高效便捷的出海通道。
来到潍坊港中作业区,一座绿色围墙的小院其貌不扬,内里却有大门道——继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港口”以来,今年7月,潍坊港又建成全国港口首座绿氢“制输储加用”一体站。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安全环保科技部技术综合管理满锋涛介绍,以往港区内氢能集卡“吃”的是灰氢,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绿氢站投入使用后,它们都将用上绿电生产的绿氢,让港口用能更绿色。此外,一体站还降低了制氢用电成本,年可节约165万元。
向新逐绿,山东港口的“科技范儿”越来越足。自主研发A-TOS,第13次刷新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世界纪录;在日照港,全国首个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建成投用,系统作业效率提升超30%;研发全域智能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云港通”,上线全球首个港口服务类人工智能大模型方舟TaaS……“新质生产力在港口不断生长,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加速崛起。
去年以来,山东港口发布《202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攻坚方向》《山东港口人工智能(大模型)总体建设规划》等科创规划方案,未来将继续加速数字化转型发展进程,全力打造港航领域创新高地。
供应链综合服务等模式创新为现代航运服务发展打开新通道,科技“上新”为码头智慧绿色转型塑强底座。地处“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的山东港口,海向增航线、扩舱容,陆向开班列、建陆港,一条条航线“大动脉”畅达全球,一张张物流“微循环”网联全国,畅通陆海联动的物流新链路,不断增强枢纽“链接力”。(本报记者 范薇 白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