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5 18:34:11 来源: 腾讯新闻
快评丨女子做微创手术脑死亡离世,医疗事故不应仅被视为“负面事件”
据新京报报道,9月4日,佛山陆先生告诉记者,2024年10月,他妻子在佛山第一人民医院做微创手术,术后因并发症没了自主呼吸,瞳孔放大,被鉴定为脑死亡,几日后离世。
经佛山医学会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后经广东省医学会鉴定,该起手术医院存在多处不当行为,系一级甲等医疗事故。记者从佛山市卫健局获悉,医院承担事故主责,已对医院作出警告并罚款2万元的处罚决定,目前对涉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罚正在依法处理中。
需厘清的是,微创手术不等于微小手术。微创手术的“微”仅体现在创面大小上,而创面下的手术复杂性与风险往往并不“微小”。以腹腔镜手术为例,医生需在二维影像下完成精细解剖、止血、缝合等操作,对器械操控、空间定位、应急处理能力的要求远高于传统开腹手术。在某种程度上,过度追求手术创面小,而看不到创面下的风险,是一种需要纠正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微创手术同样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精准的术中操作,以及严密的术后监护,其绝非“小手术”的代名词。
除了纠正“微创即小手术”的认知误区,公众对手术操作与术后监护中具体不当行为的追问,同样应该受到重视。根据广东省医学会鉴定,涉事医院存在多处不当行为,但具体是哪些操作环节存在疏漏,是术前评估未充分排查患者基础疾病,还是术中器械使用不当导致组织损伤,是术后监测指标遗漏未能及时发现并发症,还是应急处理流程混乱延误抢救时机?这些细节不仅关系到医疗质量的改进,更关系到责任划分与处罚。唯有明确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失误,并清晰划分责任,才能避免出现医院和科室整体担责等模糊处理,从而实现反思到细节、处罚到人的震慑效果。
更令人困惑的是,不同级别的两次鉴定为何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本地初鉴“不构成医疗事故”,而省级医学会认定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这种反差可能暴露出地方鉴定机构在专业性上存在不足等问题。初鉴过程中是否遗漏关键病历、监控录像等证据,对离谱的医学鉴定是否应追责相关鉴定人员,如何通过完善鉴定标准、强化跨区域专家抽查等机制,以避免类似“初鉴轻判、复鉴重罚”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此外,在公众看来,2万元的罚款对于医院来说,或许起不到任何警示作用。这样的处罚力度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的严重性并不匹配,或难以对相关科室及责任人形成有效震慑。如此“轻罚”不仅让公众难以信服,还可能让医院产生“交罚款了事”的侥幸心理。
典型的医疗责任事故不应仅仅被视为“负面事件”,而应该成为规范医疗管理、提高诊疗质量的范例,以及成为普及医学知识、提升医患互信的契机。要想实现这些目标,首先就得通过全面、透明的调查和信息反馈,打消公众的疑惑,并通过公正的处罚、深刻的反思、全面的整改等,回应社会关切,维护并增进医患互信,避免类似责任事故再次发生。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罗志华(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