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5 15:21:51 来源: 国际在线
金风送爽,今天(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20年前的今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廿载光阴书蝶变,山水城乡焕新颜。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新时代中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而深远,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经济与生态“二元对立”的思维局限、“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依赖,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山川披绿,林海生金,今天的中国发展,气象万千、生生不息;今天的人与自然,美美与共、相得益彰。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山”理念凝聚起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的广泛共识与行动自觉,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比如,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到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两山”理念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铺展开美丽中国壮阔画卷。又如,从企业加速绿色转型到乡村发展生态旅游,从社区推行垃圾分类到人们对“新能源汽车”青睐有加,“两山”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20年来,“两山”理念“成绩亮”“效果实”,引领绿色“蝶变”,厚植发展动能。看“绿水青山”,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的十年间,中国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累计下降5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4.4%,全国地表水Ⅰ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看“金山银山”,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山景、山居、山耕、山泉等都成为“致富宝”。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两山”理念既有“绿底色”,也有“金成色”。
“两山”理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积极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落实;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推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与超3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环保合作协议,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今天的中国,已经由全球环境治理的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建设清洁美丽、绿色低碳、生态友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两山”理念已被纳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案例,也体现了其全球示范价值。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二十年沧桑巨变,波澜壮阔;二十年奇迹丛生,真理闪耀。今天的“两山”理念,早已超越一村一地的实践,深植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落笔于全球绿色转型的重大命题里。以青山为笔,以绿水作墨,中华大地定将涌现出更多“点绿成金”的故事,全球发展定将勾勒出更清晰的绿色转型“路线图”,“两山”理念还将谱写出更多“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崭新篇章。(吕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