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婚纱礼服圈粉海外💜

发布时间:2025-08-29 18:14:55 来源: 上游新闻

  

  年产近2000万件,90%以上用于出口——

  潮州婚纱礼服圈粉海外

  本报记者 李 纵

  设计、打板、钉珠、车花、裁割、车缝、补珠、查验……在绣娘们行云流水的飞针走线中,在缝纫机的“哒哒”声中,历经20多道工序,一件件繁复精致的婚纱礼服终于完工,即将从广东潮州发往全球各地。

  潮州婚纱礼服,以蕴含历史悠久的潮绣传统工艺和国际时尚元素而饮誉中外。作为“中国婚纱礼服名城”,潮州已成为国内主要的婚纱礼服生产基地和贸易出口聚集地。据统计,潮州年产婚纱礼服近2000万件,90%以上用于出口,畅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潮绣巧思融设计

  在潮州市柏斯特时装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绣娘丁晓芸正对着设计图比对珠片位置,把钻脚小心翼翼地按进预先绣好的网纱褶皱里——她正在给一件鱼尾晚礼服的拖尾镶上细碎的水晶。这家公司的展厅,还陈列着演员、歌手、主持人穿着过的高级定制礼服样品。

  在西方,18岁成年礼或毕业典礼那天,女孩们会穿上礼服,在亲人的陪伴下出席盛会。“像这样的礼服,单个订单可能多达几百件,在欧美市场零售价最高可达1000多美元。”该公司董事长郑剑波说。

  据潮州市商务局统计,潮州婚纱晚礼服90%以上用于出口,主要销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逐步拓展南非、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是国内主要的婚纱晚礼服生产基地和出口聚集地。

  潮州婚纱礼服的背后,承载着千年的潮绣文化。当外商带着西方设计图纸初探潮州,惊叹于这里深藏的针线传奇,并被其征服。

  郑剑波点明了其独特价值:“潮州绣娘的珠绣工艺可以做到珠片、钻石、珍珠随意组合排列,使得婚纱上面的花纹更加灵动,这是许多地区难以企及的。”这种工艺需要绣娘多年乃至十数年的潜心磨炼,成为了潮州婚纱礼服的独特优势。产业鼎盛时,20万从业者支撑起全球婚纱礼服60%的出口产量。

  产业的长兴,也离不开企业对潮绣工艺的执着。

  “潮州的婚纱晚礼服在设计和加工方面也具有独特的创新性。”丝绸之路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主席、亚洲模特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王浩天如此评价,潮州设计师们将现代审美理念和设计元素融入传统潮绣技艺中,创作出更具时尚感和个性化的婚纱晚礼服。潮州婚纱礼服企业还注重开发新的材料和工艺,如使用新型丝线、引入机器辅助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创作质量。

  几十年来,潮州婚纱礼服企业在坚守传统的同时,积极与国际时尚接轨,融合国际潮流,构建多元风格体系。据介绍,针对不同市场需求,企业会灵活调整设计,比如为中东客户增加亮片珠绣设计,根据拉美客户肤色与骨架特征优化版型和颜色,让每一件礼服都拥有独特的竞争力。

  全球市场获青睐

  在广东简绎服饰有限公司,车间里缝纫机声此起彼伏,这里正忙着赶制发往海外的订单和明年的样品。公司负责人蔡彪告诉记者,“最近我们经常接到海外客户的邮件,让我们尽快发货,有位客户一天邮件就连着发了3封,凌晨还紧急开了视频会议。”

  以美国为例,美国新娘多提前数月筹备婚礼并购买婚纱,对交货质量、货期稳定性和时效性要求极高;7到8月要举办各大婚纱行业博览会,需求量非常大。蔡彪翻开了这几个月和客户的邮件往来,从2月开始,邮件越来越密集。邮件的另一端,一位70多岁的美国客户史蒂夫,这几个月密集下了不少订单。

  广东国色婚纱礼服有限公司也积极应对海外市场变化。负责人詹健鹏透露,在完成美国客户8000件新款婚纱礼服订单的同时,还在赶制欧洲、拉美、中东等地区订单。当记者问起是否会担心客户外流时,许多企业负责人都乐观地表示,“不担心,我们的婚纱礼服是难以被替代的。”

  为什么难以替代?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韩永辉指出,“婚纱是季节性极强的商品,从美国婚纱博览会发布新设计,到生产运输的60—90天周期,中国产业链与市场需求精准咬合,其他地区短期内难以复制这种稳定性。”

  婚纱礼服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如珠绣,珠子角度、花瓣走向偏差等都会影响成品效果。蔡彪介绍,东南亚生产商制作类似工艺的衣服不仅耗时翻倍,工艺细致程度也远不及潮州。潮州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许惜香说,“潮州有完整的原材料供应体系,行业内各类原辅材料包括丝绸、底布、蕾丝、珠子,在潮州都能及时获取。”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副会长、潮州市服装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卢伟星道出了潮州婚纱礼服行业的优势:凭借精湛成熟的绣工与独具特色的钉珠等传统技艺,以及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支撑,潮州婚纱礼服获得了一定的定价话语权。

  产业升级进行时

  作为“中国婚纱礼服名城”,潮州的婚纱礼服产业曾长期依赖代工贴牌的“跑量”模式,如今正经历一场从“制造”到“创造”、从“产品出口”到“文化输出”的转变。

  郑剑波介绍,过去,当地企业多以OEM(代工生产)为主,靠批量生产赚取微薄利润。但是形势变化太快,想要获得长久发展,还是需要打造自营品牌,向原创设计制造(ODM)转型。

  劳动力断层让产业根基承压。潮州市明珠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汉顺观察到:“车间里年轻人越来越少,珠绣等非遗技艺面临传承危机。”

  压力之下,转型成为必然。潮州市以“工业强市”战略为引领,打出政策“组合拳”: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升级,组织参加广交会、香港时装节等展会,引导企业布局跨境电商。2024年,当地机构服务的“9710”服装类目跨境电商出口额超5400万元,累计完成海关跨境电商企业备案的服装行业生产型企业14家,线上渠道成为突围新路径。

  企业也在主动求变。柏斯特公司通过跨境电商打响自主品牌,聘请长期合作的外国设计师,将中国文化的内敛与哥特式、巴洛克元素融合,以潮州珠绣技艺为骨,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产品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以前客户带设计师来,现在多数订单由我们自主设计。”见证行业变迁的卢伟星说。

  潮州婚纱企业还将古城文化、潮绣等非遗技艺融入设计,让产品成为文化载体。在一些研学培训班里,学生们亲手制作融合传统技艺的婚纱,这种“婚庆+研学”的创新模式,让传统潮州刺绣工艺焕发新生。

  从代工车间的缝纫机声,到跨境电商的数据流;从客户指定的设计图纸,到融合非遗的原创作品……潮州婚纱礼服产业的转型,是传统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登的缩影。未来,潮州将结合国际服装市场趋势,推动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绿色产业转变,以设计驱动产业创新,以时尚引领文化新潮流,以工艺体现文化魅力。

  “我们要让‘中国婚纱礼服名城’的招牌,既亮在制造实力上,更亮在文化魅力上。”卢伟星说。

  (丁玫参与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