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30 06:41:46 来源: 扬子晚报
在8月29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第一场记者见面会上,受邀出席的5位民主党派中央负责人介绍对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认识,以及对弘扬抗战精神的深入思考,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有机会和大家交流互动,深感荣幸。民革1948年1月1日在香港宣告成立。70多年以来,民革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
一部抗战史,就是一部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历史。80多年前,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民族的抗战动能被激发出来,很多国民党爱国将领和官兵也主动请缨杀敌。民革中央现任主席郑建邦的祖父郑洞国将军,以及后来成为民革创始人的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等人,都是他们中的一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和帮助下,民革前辈们和千千万万中国人一道浴血奋战,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血气和骨性,也展现了一幅幅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共御外敌的历史画卷,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坚定不移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今时今日,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共创未来,这是经历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人们的共同心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革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和安全的美好世界而继续努力、作出贡献。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陈星莺
记者:
在抗日战争中,民主党派从与中国共产党接触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这其中有哪些生动故事和心路历程?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同心合作,对我们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陈星莺:
抗战时期,民革处于酝酿发起阶段,还没有正式成立。但是,通过抗日战争,众多的民革前辈越来越看清了中国共产党才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才是民族复兴的领路人,最终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我举个例子,1933年福建事变,也就是俗称的“闽变”。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步步紧逼,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一系列的通电、宣言,发出全民族抗战的号召,并组织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我们民革的前辈宋庆龄、李济深、何香凝等人纷纷公开表示,大敌当前,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希望蒋介石能够召集全国政治人物共商国是,挽救民族危亡。
1933年11月18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冯玉祥这些民革前辈,跟农工党领导人黄琪翔等联合发动了福建事变,李济深派全权代表徐名鸿到江西瑞金会见了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同时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红军全权代表潘汉年草签了共同反日反蒋的协议。
民主党派跟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同心合作,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第一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保证道路的正确,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第二就是要精诚团结、戮力同心,形成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迎来民族的伟大复兴。
记者:
“发挥优势、促进祖国统一”是民革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民革在推动两岸人士共话抗战精神,唤醒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增进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一个中国认同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行动和经验?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陈星莺:
近年来,民革中央积极推动两岸共享史料、共修史书,邀请两岸专家学者共同编著出版了《长城与抗战》一书,收录了长城沿线军队抗日战争的图文资料,其中许多史料是首次面世。在这本书的编辑过程中,两岸专家学者秉持客观、全面的精神,尊重历史、再现历史,得到了各界的好评。另外,民革中央又组织了两岸青年同走抗战路,先后赴北京、湖北、江苏、上海、山西等地开展“长城抗战缅怀之旅”、“长江抗战缅怀之旅”等活动,通过凭吊先烈、参观抗日战争展馆、走访抗战遗址、拜访抗日老战士、召开相关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增强两岸同胞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民革中央、各级民革组织还纷纷开展如两岸书画展等各类抗战纪念活动,这些活动、这些工作总结起来,我们有一些经验。一是要发挥民革参政党政治优势,就跟我们民革前辈在抗战期间一样,主动担当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发声。二是要发挥民革独特历史渊源优势,将弘扬中山精神、黄埔精神和抗战精神紧密结合,广泛凝聚爱国力量。三是发挥民革联系广泛的优势,创新思路、广拓渠道,积极推动形成两岸各界共话抗战、共缅先烈、共创未来的热烈氛围。
记者:
抗战遗址保护关系到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我们关注到,民革近年来一直努力推动抗战遗址保护,想请问民革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陈星莺:
抗战遗址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宝贵遗存,见证着这段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镌刻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与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凝聚着中国人民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奋战到底的必胜信念和不渝决心。
早在2011年前后,民革就开展了相关的抗战遗址保护工作。到了2018年,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启动申报的时候,民革就和很多抗战遗址单位、相关部门互相配合,把我们所了解到的一些遗址,比如说安徽的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黑龙江的江桥抗战旧址,再比如说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等等,还有民革的一些前辈,比如说李济深、张治中、程潜、蒋光鼐的故居等,进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很多都申报成功了。民革中央也高度重视发挥这些遗址的教育功能,把它们命名为民革党员教育基地,引导民革广大党员以史为证,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中汲取奋进力量;以史为鉴,从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中汲取前行动力;以史为信,从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中赓续优良传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