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2 04:50:23 来源: 新京报
中新网芜湖11月11日电 (记者 吴兰)在全市最优地段布局建设“鸠兹科创湾”18个创新园区、制定十万工程师引育专项计划、设立5亿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近年来,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发展路径。
“就业+创业”:从“1万+”到“十万+”的人才引力
今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潘学飞博士入职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奇瑞”)。
奇瑞创始于1997年,从位于芜湖城北的三间“小草房”到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万用户。其成长轨迹既是民营企业坚守实业、锐意创新的缩影,也是芜湖城市精神的体现。
“我在奇瑞‘开阳实验室’,主要从事智能交互领域的创新和应用项目。”潘学飞说:“就是要把传统汽车打造成能够通人性、能共情、懂用户的移动伙伴。”
潘学飞分析选择芜湖就业的“三个吸引力”:除了“老家芜湖”的家乡情结外,未来发展平台是最重要的因素,加之紫云英人才计划的暖心助力。
2021年,为城市发展涵养人才支撑力,芜湖推出紫云英人才计划。该政策包含购房补贴、面试补贴等支持措施,并提供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目前,已累计兑现各类人才补贴36.9万人次、20.8亿元(人民币,下同)。
通过“就业+创业”组合措施,芜湖每年新招引大学生从2020年的1.6万人增长到2024年的10万人,今年预计突破12万人,人才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产业+科创”:厚植沃土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缺乏高能级的大学大院大所”“原始创新能力较弱”“对人才吸引力不强”……针对不足短板,芜湖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产业+科创”的聚才实招,不断厚植“才尽其用”发展土壤。
“我是去年加入公司的,之前在深圳工作。”安徽佑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佑赛科技”)副总经理刘嘉楠说:“之前对于我来说,芜湖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为什么选择它?第一吸引力肯定是事业。”
作为国家级专新特精重点“小巨人”企业,佑赛科技聚焦压缩空气储能与绿电制氢领域,主导建成全球首座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
鉴于行业内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芜湖各项暖心政策实施,包括刘嘉楠在内的多位清华大学毕业生加盟了佑赛科技,实现了“以才引才”之效。
10月30日,在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架架飞机有序停放,等待最后的组装程序。 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如今,芜湖积极谋划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新材料等战新产业,提前布局算力经济、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为吸附各类产业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不断发挥龙头企业的磁吸作用。
“城市+青年”:合力营造持续增值型城市魅力
青年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所在。芜湖围绕“引才、育才、留才”工作,从学习、购物、娱乐等“身边小事”,到就业、创业、安居等“人生大事”,不断提升双向奔赴的向心力。
近年来,芜湖围绕青年人才各阶段发展需求,出台150余项支持政策。
11月8日,2025年芜湖市神山音乐节核心板块——大学生歌手大赛复赛启幕。这是一场以“城”之名打造属于芜湖城市文旅符号的音乐节。该项赛事自启动以来,共收到境内外323所高校的592组选手报名,包括北京大学、伯克利音乐学院等知名院校。
位于芜湖的安徽工程大学,九十年来始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坚持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共创、师资共建、项目共研、人才共育。
朱伟华是该校首届“奇瑞汽车卓越工程师培养班”的毕业生。他通过系统学习汽车制造工艺等定制课程,并深入奇瑞车间参与生产线优化项目。2022年毕业后,他凭借扎实的实践能力入职奇瑞,现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研发工程师。
芜湖梦溪科创走廊。芜湖市委人才工作局 供图
近日,芜湖向全球发布未来三年“人才愿景”——未来三年,该市计划招引3000名博士人才、10万名工程人才,集结50万名青年人才。
“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青年人才集聚的质和量上。”芜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欣介绍说,围绕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人才增值型城市,芜湖尽最大诚意让青年人才留得住、发展好,并在芜湖实现事业增值、财富增值、智力增值、健康增值、情感增值。
据透露,“十五五”时期,芜湖力争每年净增10万人,到2027年常住人口突破400万,长远目标达到500万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