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30 16:32:42 来源: 中国汽车报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先给他换药,明天再做清创。”清晨,在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麻风病区,邢少云一边查房,一边向年轻护士交代。
听到厨房里有响声,她赶忙前去查看,叮嘱正在煮饭的老人:“老人家您要小心一点,要戴手套,不然容易烫伤。”
住在这里的病人平均年龄76岁,已经在病区生活了大半生。对他们来说,邢少云不仅是护士长,更像是家人。1995年,未满20岁的邢少云从海南省卫生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这个全省规模最大的麻风病医院。如今,她已经守护了整整30年。
刚来时,病区还实行隔离。她每天穿着厚重的隔离服、戴双层口罩查房,在酷暑中一走就是几个小时。她坦言:“其实那时很害怕,经常梦见自己也得了麻风,手脚都没了。”她甚至不敢告诉相亲对象自己在哪里工作,怕被嫌弃。
但她没有离开。
2002年,邢少云成为病区护士长。那时的麻风病人常因伤口溃烂严重感染,不得不截肢。“当时换药的方式很简单,创面总是反复,我就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邢少云说。
为了给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护理,邢少云主动申请出省进修,辗转上海、天津、山西多地取经。在一次全国麻风防治技术培训班上,邢少云得知麻风病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不再具有传染性,并第一次看到专家徒手为病人换药。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多年来,困住自己的不是疾病,而是恐惧和偏见。
回到病区,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隔离服。“护士长,你不怕吗?”病人们惊讶地看着她。她坚定地回答:“不怕,不会传染的!”从那天起,她开始与病人并肩而坐,拉着手话家常。她用行动告诉他们: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医护与病人之间,不再隔着防护服,而是充满对彼此的信任与尊重。
然而,即便没有传染性,感染过麻风病的患者,如果护理不到位,身体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在综合多种疗法后,邢少云创新提出创疡再生医疗技术结合光子治疗方法,将病区溃疡率从28%降至5%,截肢率也随之降低。她还承担起全省麻风病防治督导工作,建立“远程换药群”,让偏远山区的医生拍照上传伤口图片,她在线上指导,情况严重时,她就拎着药箱下乡去换药。
她所在的病区从最初200多位病人,到如今仅剩50人。多数人因患病被送进来,也在这里走完一生。在老人们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之时,邢少云为他们献上最后的温暖。
2023年,她获得“南丁格尔奖章”,2025年又获得“白求恩奖章”。有病人以为她要被调走了,焦急地问:“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她只是笑笑说:“奖章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但我还是我,依旧是护士长,每天查房、换药,已经成了习惯。”
阳光洒进病房,三角梅在风中轻晃。收音机里响起病人们爱听的琼剧唱段,邢少云还在病房之间穿梭忙碌。
(本报记者 王晓樱 本报通讯员 张阳)
《光明日报》( 2025年07月30日 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