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平稳期,“血氧”为何直线下降?🐬

发布时间:2025-08-22 15:29:40 来源: 新浪新闻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张璋 李萍

  近日,在湖南航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本已进入病情稳定期的一名患者,血氧饱和度直线下降,这是怎么回事?经过医生反复检查、分析,原来是一个常被忽视的“隐形杀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所造成。什么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危害及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预防从哪些方面着手?湖南航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周治平为大家解疑释惑。

  患者病情平稳,血氧饱和度却突然下降

  近日,湖南航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监护仪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响起,屏幕上醒目的“70%”在闪动,42岁女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正直线下降。值班医生心头一紧,这个因“肺部感染”住院的中年女性,此刻本应是治疗后的平稳期,其血氧饱和度反复掉进“70%”的深渊?原因何在?

  医生聚精会神扫过监护数据,指脉氧夹正确佩戴在她手指上,不是测量误差,最终目光落在了患者脸上,她眉头紧蹙,嘴唇青紫,明明呼吸非常费力,却并未真正醒来。令人意外的是,她的呼噜声时断时续,憋气后又猛地倒抽一大口气……终于真相大白:这惊心动魄的“血氧报警”,并非肺部感染造成,而是暗藏在深夜里的“隐形杀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所致。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健康的“全能型杀手”

  周治平解释,睡眠过程中,由于阻塞等原因导致呼吸气流停止,即睡眠中憋气、呼吸停止,持续时间超过10秒钟或气流量低于正常20%,即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完全或不完全的上气道阻塞,可引起间歇性低氧、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结构紊乱,并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2型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因而被称为睡眠和健康的“全能型杀手”。该病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患病人群比没有该病症的人群猝死率高3倍。

  其典型症状包括睡眠打鼾,伴反复发生、憋气后又猛地倒抽大口气的状态;晨起口干、头疼;白天困倦、嗜睡、夜尿增多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易怒、焦虑或抑郁等精神症状。

  伴随症状,患者可出现多系统损伤的表现。

  如心血管系统,可出现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甚至出现心源性猝死;内分泌系统,可出现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呼吸系统,可诱发呼吸衰竭、加重哮喘,还可引起难治性慢性咳嗽、肺动脉高压、肺栓塞、肺间质疾病等,患者可伴随胸部不适感、窒息感;泌尿生殖系统,可出现夜尿增多,成人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碍等;消化系统,可出现反酸、肝功能受损等;神经系统,可出现儿童注意力、认知能力下降,成人可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

  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诱发因素

  周治平介绍,多种因素引起的上气道狭窄或维持开放功能的能力下降,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形成原因。

  如果气道被完全阻塞,就造成呼吸暂停。影响此过程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以下内容:

  肥胖,是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尤以向心性肥胖为主,而该病本身又可加重肥胖。

  鼻部相关疾病也是诱因,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鼻腔肿物、腺样体增生、软腭松弛、悬雍垂肥大、咽腔狭窄;舌体肥大、舌根后坠;喉气管软骨软化;颌面部发育畸形等。

  年龄和性别,成人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女患病率的比例约为2:1,女性绝经后患病率明显增加。

  家族史,本病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倾向可表现在儿童腺样体过度增生、颚扁桃体肥大、颌面部结构变异、肥胖、呼吸中枢敏感性等方面。有家族史者的患病危险性可增加2~4倍。

  饮酒与药物,饮酒或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可诱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吸烟,可通过上气道的慢性炎症及睡眠一过性戒断效应,引发或加重该病;环境中污染物、二手烟也是儿童患此病的诱发因素。

  其他相关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充血性心衰、内分泌疾病(甲减和肢端肥大症等)、声带麻痹、脑肿瘤、神经肌肉疾病、咽喉反流、上纵隔肿物等,可通过影响气道结构或神经功能,进而引起或加重该病。

  预防:减重、戒除烟酒、尽量做到侧卧位睡

  如果怀疑自己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怎么办?周治平表示,需要到医院完善多导睡眠监测,这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它可记录睡眠时的脑电、心电、肌电、眼电、胸腹呼吸、鼾声、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肢体运动、体位等生理信号以及音视频数据,判断有无低通气、呼吸暂停情况等。

  确诊后,轻症患者建议从饮食、体位等多方面管理,比如通过减重、戒烟戒酒、慎用镇静催眠药物及其他可能引起或加重呼吸暂停的药物、避免过度疲劳等,还可以通过侧卧位减少舌体后坠。对于中、重度患者,需专业的医生充分评估病情后,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方法包括呼吸机治疗、手术治疗和口腔矫正器治疗。

  预防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管理好体重:肥胖是首要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向心性肥胖。脂肪堆积会压迫上气道,导致塌陷。体重指数BMI宜为18.5~23.9,男性腰围小于90厘米,女性腰围小于85厘米。

  戒除烟酒:尽量避免镇静药物,烟草可损害呼吸道黏膜,加重炎症和水肿;酒精及安眠药致咽喉肌肉松弛,加重气道阻塞;睡前4小时内禁酒。

  注意睡眠体位:训练侧卧睡姿可减少舌根后坠,改善通气(仰卧时重力易致气道塌陷),也可专用体位枕辅助。

  疾病管理与高危因素干预:如鼻咽疾病,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腺样体/扁桃体肥大需手术矫正;内分泌疾病,甲减需补充甲状腺素;肢端肥大症需控制生长激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