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运会 | 世运“朋友圈”:邂逅万千 回味无限♑️

发布时间:2025-08-18 17:17:31 来源: 南方网

  

  新华社成都8月17日电 (记者谢佼)“大开眼界,精彩至极!”十余天来,成都世运会仿佛一扇绚丽的窗口,让外国参赛选手和观众走进日新月异的蓉城,领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留下无限美好的世运记忆和回味无穷的成都印记。

  何止熊猫

  成都世运会自由搏击女子半接触50公斤级半决赛赛场,土耳其选手克伦奇赢下比赛后,摘下护具,从包里拿出一个熊猫发卡,戴在头上,露出甜美的笑容,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你真应该看看我的背包,里面有13只熊猫(纪念品)。”克伦奇开心地说,家里人都会问自己要熊猫。

  来到大熊猫故乡,亲眼看看大熊猫、带回大熊猫文创礼品,成为成都世运会来客的必打卡项目。在世运村、主媒体中心等地,关于吉祥物大熊猫“蜀宝”、川金丝猴“锦仔”的文创产品供不应求,部分特许商品店中“竹光”金牌徽章甚至需提前预约才能买到。

  世运会圣火传递站点之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迎来一批批世运宾朋。作为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象征,这里是科研保护、科普宣传的基地,入目绿树成荫,耳畔鸟语成歌。“没想到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也能有如此自然的生态。”一名游客称赞。

  锦江之上,白鹭飞翔。许多参赛选手在比赛之余,很喜欢徜徉在落日金辉下,眺望都市天际线。只见海拔4000余米的雪山山尖,从城市轮廓中直指天穹。

  四川何止有大熊猫。本届世运会的双吉祥物,除了“蜀宝”大熊猫,还有“锦仔”川金丝猴。而成都及周边,静静伫立着三星堆、金沙、宝墩等一批古蜀史前遗址,远古人类在成都平原治水兴农发展起的城市文明,至今犹存。在成都规划馆,借助全息投影技术,从古蜀文明到特大城市的时空轴熠熠生辉。

  8月17日,运动员在闭幕式上与本届世运会吉祥物“锦仔”合影。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成都世运会,无疑是这一文明时空轴上点亮的最新刻度。

  印度武术选手纳玛塔·巴特拉说,她从2015年开始练习武术,从强身健体到入门,也喜欢上了中国文化。“听说成都青城山的武术很有名,希望有机会去学一两招。”

  世运会期间,川剧变脸、茶馆采耳、糖画制作、汉字书法、中文取名等文化体验项目精彩纷呈。志愿者引导游客们看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意,看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美丽,看向蜀锦蜀绣的丝路辉煌,更看向峨眉秀绝、青城幽极、九寨水云间……

  岂止火锅

  入夜的成都,火锅之天下。

  一些运动员、教练员登上“火锅巴士”,有的则坐上“火锅游船”,一边观看城市夜景,一边在移动的风景中品尝成都火锅,辣到大汗淋漓之时,再来一口红糖冰粉,那种麻辣与冰甜之间的极度味蕾感受,直沁心脾:“成都像极了这火锅与甜点,辣得够味,甜得够美!”

  成都的火锅分布极广,来到大街小巷,不需问路,只需循着麻辣辛香而行,必能寻得不错的火锅店。浓郁的香气是活店招,满堂的食客是活广告,整座城市仿佛一口无比巨大的沸腾汤锅,翻滚着热腾腾的生活。

  “万物皆可烫,烫之皆入味。”成都火锅哲学讲究极尽包容,极尽升华,这里吃豆花都没有甜咸之争,皆能寻得心中绝味,堪称美食天堂。

  追求极致,开放包容,又岂止于火锅,岂止于饮食。

  “没想到,成都居然是‘拉布布’(LABUBU)的国内首展地之一!”年轻人总是能最快发现最新潮的流行款。

  “走在热闹的春熙路和太古里街头,我们直观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消费活力。”加拿大软式曲棍球队队员艾达·梅·赫德森和队友们抵达成都后,在成都东郊记忆艺术区看展览、逛集市,还体验了一把汉服秀,“这里把旧工厂改造成时尚现代、又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街区,非常有创意!”

  一个个“西部首店”“中国首展”“全球首发”……这座走在时尚前列的消费之城,整合赛事、演出、展会、景区等六大类44项资源,6.5万商户支持外卡收单,21个境外电子钱包在蓉实现直接支付,427家离境退税商店、103家“即买即退”商店,“买买买”根本停不下来,有的外国游客感叹“购物攻略不够用了”。

  世运会期间,境外银行卡在成都可直刷乘坐公交、地铁,两座国际机场均能地铁、高铁与飞机同站换乘;在机场、地铁枢纽和A级景区,实现多语种导览。

  “近者悦远者来”,到访成都的外国旅客明显增多。成都边检站数据显示,从7月1日开始截至8月16日,成都暑运入境的外国旅客达15万人次,同比增长49.9%。

  不止成都

  赛事虽短暂,意味自深远。

  吉安卢卡·维斯孔蒂,一名来自意大利的残疾人自由潜水运动员。世运会开幕式上他拒绝轮椅、艰难而坚定走完全程的样子,感动了许多人。

  “我17岁的时候,撞到了泳池的池底,脖子受了伤,整整一年全身不能动,现在我的右侧身体不灵活。”维斯孔蒂说。

  比赛间隙,他试穿了成都一家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下肢外骨骼。试用十分钟后他赞不绝口:“这台机器或许能帮到我的右腿重新学会移动,让大脑记住移动的动作,这是一种大脑训练。我感觉我动作协调多了。”他保存了联系方式,为今后的生活和运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世运村里,一些智能翻译眼镜正在打破语言障碍。戴上支持同声传译的AR设备,可在镜片上实时投射双语字幕。一些运动员通过体验智能同声传译,越聊越投契,结成了心路同行的良友。

  机器狗在翻跟头,机器人在做咖啡,人工智能在聊天……而运动员在品味。

  “单独成团”来到成都的阿鲁巴空手道运动员罗布·蒂默曼斯,因飒爽英姿而被大众关注。“我平时在社交媒体上不算活跃,但我注意到我的账号涨了不少粉丝,我欢迎有更多人继续关注我。”“又帅又能打”的蒂默曼斯表示,赛事和社交媒体的进步,将这个世界联系得异常紧密。

  有的壁球选手比赛完,已经回家备战欧锦赛了,但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还在不停更新赛场照片和成都风光;不少人感叹第一次以国家代表团的身份参加综合性赛事,成都让自己更像一个“完整”的运动员,点滴都值得回味……这份“流连忘返”让因成都世运会而迸发的炽热情感,不止于当下,不止于赛事,不止于成都。

  世运会与成都“芙蓉城”,邂逅万千,回味无限。绽放出的缤纷色彩终将点亮时空,让人们记住赛场上下一切美好,一切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