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7 18:22:16 来源: 东方财富网
中新网上海11月27日电(记者 陈静)减重越快越好吗?不吃晚饭能减肥?体重正常就不用管?人们脑中的这些观念对吗?
华东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吴江27日对记者表示,以上观点是体重管理中的常见误区。她解释,“减重越快越好”,实则易流失肌肉、导致代谢下降。科学减重速度是每周减重0.5KG-1kg;“不吃晚饭能减肥”,其实这个方法不仅无效,还可能引发肌肉流失和消化道溃疡,有效方式是通过合理饮食制造“能量缺口”;“体重正常就不用管”,这其实是忽略了体脂率偏高、肌肉量不足的问题,仍需饮食优化与适度运动。
吴江为民众科普。(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供图)
判断是否需要管理体重,不能只看体重秤。吴江介绍,常用的体质指数(BMI)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18岁-64岁人群中,BMI<18.5为体重过轻,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65岁以上老人正常BMI为20.0-26.9,80岁以上为22.0-26.9。此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或男性体脂率≥25%、女性≥30%,即便BMI正常,也需关注体重管理。
这位专家介绍,掌握科学饮食方法关键在“怎么吃”。吴江推荐“211法则”:餐盘一半是深色叶菜,1/4是优质蛋白质(鸡胸肉、鱼虾、豆腐等),1/4是主食;也可用手掌估量,蛋白质相当于手掌大小厚度,蔬菜约2拳,主食约1拳。减重人群可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类食物,最后吃主食;增重人群的进食顺序则相反。
在食物选择上,主食优选杂粮饭、红薯等复合碳水,减少精制碳水;蛋白质选低脂高蛋白种类;蔬菜优先深色蔬菜;油脂每天控制在20g-25g,优选健康油脂;饮品首选白开水或无糖茶。吴江希望民众养成三餐规律、细嚼慢咽、饭前喝水的习惯,减重期间可选择低脂酸奶、小番茄等零食,避开高糖高脂品类。
面对聚餐、外卖等特殊场景,也有应对技巧。吴江介绍,点外卖要优先选择清蒸、白灼、炖等烹饪方式,备注“少油少盐”,酱料单独分装,并可按照“211法则”搭配菜品。若某一餐吃多了,可通过增加步行、爬楼梯等方式消耗多余能量,并在下一餐适当减少1/3主食。聚餐时,优先选择提供新鲜健康食物的餐厅,避开自助餐厅和快餐店。
由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办的“动出优雅吃出轻盈——当芭蕾遇上卡路里”乐·生活健康文化主题活动中,记者了解到,普通人学习芭蕾,最直观的收获是体态改善。久坐带来的拱肩、驼背等问题,可通过简单基础动作缓解。国家一级演员、青年舞蹈家孙慎逸介绍,压腿时膝盖伸直、大腿内侧有轻微酸胀感即可,早晚各练一次;活动肩膀先揉热关节,动作放缓配合镜子调整;借助支撑点踮起脚尖,锻炼小腿肌肉与平衡感。这些动作不受场地限制,长期坚持能明显改善体态。
国家一级演员、青年舞蹈家孙慎逸表示,芭蕾对形体的塑造远不止“瘦”那么简单。(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供图)
很多人练习芭蕾后体重数字变化不大,但体型更紧致、气质更优雅,这打破了“唯体重论”误区。孙慎逸则表示,芭蕾对形体的塑造远不止“瘦”那么简单。对舞者而言,体重管理是职业必需。高难度的跳跃与旋转需要轻盈的身体来减少运动损伤,长期训练让他们形成肌肉记忆与健康习惯。“专业芭蕾演员日常训练时长可达8-10小时,经过七八年积累才能站上舞台,这种训练让肌肉形成‘拉丝感’,呈现出更具韵律的线条美。”孙慎逸强调,“舞者追求的是力量、柔韧与线条的平衡,这正是现代健康体重管理的核心。”
据悉,体重管理是“动”与“吃”的双向奔赴,更是长期生活方式选择。国家二级运动员、爱活力科学训练部总监辛启龙建议,除芭蕾外,普通人可选择快走、太极等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5天-7天,每天30分钟;搭配弹力带训练、深蹲等抗阻运动,避免肌肉流失。另外,每天最好走6000步-7000步,每小时起身活动3分钟-5分钟,减少久坐危害。
睡眠也是体重管理的重要助力。吴江提醒,每天应保证7-8小时睡眠,睡眠不足会让人偏爱高能量食物。睡前3小时不要剧烈运动,也不要过饱或过饿,可适当食用牛奶、猕猴桃等助眠食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