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5 00:34:12 来源: 南方周末
东北,这片曾铸就新中国工业辉煌的热土,承载着“共和国长子”的荣光。然而,在时代发展浪潮中,部分国企因历史包袱、投资失利等问题一度陷入困境,其命运不仅关乎自身存续,更牵动着东北振兴大计。
企业重组是优化资源配置、化解发展困境的重要路径。以中金公司为代表的专业金融机构,深耕东北老工业基地,通过为企业量身定制重组方案,不仅破解了企业生存难题,还激活了区域产业创新动能,培育了新质生产力,为东北振兴注入强劲金融动力。
化解企业沉疴,系统性重组盘活“工业母机”
在沈阳机床的宽敞车间里,一条数字化柔性生产线正在“黑灯”环境下自主运转,这是老牌国企焕发新生的生动写照,更是新质生产力在传统制造业落地的案例。
沈阳机床曾是中国机床行业的骄傲,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发展做出过不小贡献。但后来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其举步维艰,到2019年,这家曾经的行业巨头被迫进入破产重整。
机床行业是制造业的“工业母机”,其技术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制造业的精度、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对工业体系、经济安全、科技突破乃至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金公司凭借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理解,认识到沈阳机床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完整的产业体系、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这些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通过精心设计重整方案,中金公司协助引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不仅为企业纾解了债务包袱,更通过“引资”与“引制”相结合,为企业注入了创新发展基因。
重组后的沈阳机床,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人力成本大幅降低,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华丽转身,展现了专业金融在推动产业升级中的催化作用。
创新金融工具,资金活水有效保障民生
如果说沈阳机床的重整关乎产业安全,那么盛京能源的重组则展现了金融创新在保障民生、促进产业协同中的独特价值。
作为承担沈阳市约30%供暖面积的企业,盛京能源自2018年起连续亏损,数次寻求混改自救未果,最终于2020年10月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身为盛京能源管理人的独家财务顾问,为保障重整期间供暖稳定,中金公司创新性地协助引入了共益债融资,及时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在寒冬中守护了民生底线。
这不仅是中金公司在债务重组业务中首次运用资本金直接服务困境企业,也是在困境企业重组过程中投行、投资联动的一次有益探索。
凭借丰富的债务重组经验,中金公司还成功引入央企华润电力和沈阳国资作为战略投资者,既盘活了核心供热资产,也深化了央地合作,为民生保障类企业的重组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这一债务重组项目也是自沈阳机床债务重组、通化钢铁债务重组、辽宁港口整合等大型重组项目之后,中金公司深度服务东北地区国企改革和风险化解,助力东北振兴的又一典型项目。
培育新质生产力,金融激活产业动能
困境企业的重组焕新绝非简单的“输血”,而是通过创新性的生产要素配置,完成“造血”功能,为传统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扫清障碍。
一方面,债务重组能够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传统产业的凤凰涅槃;另一方面,重组可以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中金公司敏锐洞察到债务重组带来的潜力和价值,组建了一支债务重组专业团队,在债务重组领域进行长期专业深耕,积极参与债务重组顶层设计,主动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化解手段。
据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李敏介绍,通过债务重整、港股私有化等综合工具,中金公司协助完成了辽宁忠旺集团重整、锦州银行私有化等大型项目,为东北地区本地困境企业引入资金超800亿元、保障职工岗位超6.5万个。
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债务危机,更重塑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先机。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丰富的科技资源和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成为增长新动能的源头活水。
中金公司也发挥自身对产业的理解力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积极助力东北将这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胜势。不仅对《2025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点名的四户大型企业风险化解案例实现全覆盖,有力推动了有色金属加工、汽车等传统支柱性产业转型发展,还积极支持新产业新业态落地,持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专业金融机构不仅是资金的提供者,还是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者、产业生态的共建者。通过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如今东北这片老工业基地正在焕发新的生机,谱写着从“工业摇篮”到“创新高地”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