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带给内蒙古的“三重惊喜”🐜

发布时间:2025-08-27 18:22:2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中新网呼和浩特8月27日电 题: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带给内蒙古的“三重惊喜”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8月25日,在400余名中外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简称中蒙博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国际会议中心启幕。

  中蒙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国。数据显示,2024年,中蒙贸易额达186.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本届中蒙博览会将持续至31日,共有国内外1500余家企业参展。在过去3天里,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此次博览会为内蒙古带来了“三重惊喜”。

图为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开幕式现场。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摄

  赶集、打卡好去处

  8月,是内蒙古一年中颇为惬意的时光。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开幕式现场的敕勒川国际会议中心周边青草依依,诸多中外宾客惊呼,“没想到城市中的草原还这么美。”

  “能在这样的场景中参会,很特别。”参会的蒙古国记者巴特浩勒宝如是感叹。

  “在草原上开会,或许只有内蒙古能做到。”马来西亚国际商务促进协会秘书长方淑华也有同感。

  不过,方淑华更愿意把此次博览会看成赶集、打卡好去处。她说:“此次博览会,最重要的是我们带来马来西亚的优质产品,让很多人有了了解。”

  畅游在博览会的各个展馆,内蒙古民众张宇告诉记者,这两天是她大开眼界的时刻。她不仅见识了灌饼卷烧卖的新吃法,看到人形机器人“萌萌哒”的表现,还有身材高挑的模特在T台上走秀,更显时尚。

  来自巴西的卡斯特罗在一场论坛设置的体验区内,不仅亲手捏制出憨态可掬的草原小动物,还在书法体验区手握毛笔,在宣纸上尝试书写汉字。体验结束,他直呼:“太美妙了,太有趣了”。

  外国客商秀中文

  往届中蒙博览会上,诸多外国客商对中文的熟悉程度仅限于简单打招呼。而此次博览会上,更多外国客商的中文水平堪称高超。

  “感觉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特别喜欢韩国人,很热情、很亲切。”韩国客商马成龙的普通话几乎没有口音,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开口就让人惊讶。

  伊朗客商莫斯塔瓦对中文的熟悉程度丝毫不逊马成龙。他说,“这次参加博览会,最有意义的事是把伊朗的产品介绍给中国。”

  蒙古国客商策仁亦用中文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表示,“参加此次博览会的收获是,在蒙中经贸方面,我们做出了越来越多的贡献。”

  值得提及的是,柬埔寨内政部副部长铁弓用中文对媒体记者说,“内蒙古会成为中国向北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纽带。”

  经贸方面签大单

  内蒙古作为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度融入国际合作,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博览会上,经贸方面再签大单。

  8月25日,以“向北开放联结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国家向北开放经贸商洽会在呼和浩特市开幕,来自国内外的300余位各界代表齐聚一堂。

  现场发布了《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共同发展总体方案》,签约2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人民币652.94亿元,涵盖跨境服务贸易、矿产资源开发和新能源技术合作,包括万里茶道服务贸易平台等多个领域。

  好消息不断传来。26日,中国(内蒙古)—俄罗斯投资贸易推介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中外各方达成签约共6项,涵盖天然气、农产品贸易、跨境物流、农业种植等领域,签约金额达人民币5.01亿元。

  中蒙博览会之于内蒙古的意义还在于,助力了内蒙古的口岸经济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一带一路”建设处消息显示,2023年、2024 年,内蒙古口岸进出境货运量连续突破1亿吨,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不断攀升,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已纳入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

  此次博览会上,记者获悉,中国商务部支持内蒙古发挥区位优势,与各方一道,深化互利合作,增进交流互鉴,扩大合作领域,为促进中蒙两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