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高 赛道新 研发强——透视“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发布时间:2025-08-29 15:38:22 来源: 伊秀女性网

  

  记者 邹明仲 丁非白

  上榜门槛从年营收263亿元增至270.23亿元,企业纷纷入局新兴赛道,总研发投入突破万亿元大关……8月28日,“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中国民营企业继续加速成长,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展现出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赛道企业正在加速成长。数据显示,83%的上榜企业应用低碳技术和设备,推进绿色化转型,66.8%的企业已通过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正在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门槛更高:入榜线增至270.23亿元

  “中国民营经济的‘家底’正持续夯实,高质量企业群体不断扩容。”全国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参与申报的企业营收门槛从5亿元提高到10亿元,申报的企业数量已达6379家,民营经济的规模进一步增长,活力进一步增强。

  自2011年全国工商联首次发布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以来,入榜门槛持续攀升,一路涨至今年的270.23亿元。这一“门槛之变”不仅印证了头部企业“家底”更厚、实力更强,更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作为连续多年入围500强的企业“掌舵人”,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东说,禾丰去年营收达743亿元,较前一年增长40多亿元,排名从第162位升至第144位。“经济形势复杂,但坚持创新、专注主业的企业依然能跑出高速度。”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说,要是以前会觉得年营收200多亿元的入榜门槛很高,现在看前十名头部企业已跨入五千亿级,中国民营经济的“大盘”还在快速增长,民营企业的进步速度很快。

  除了营收门槛的提升,资产规模也呈“水涨船高”之势。数据显示,民营企业500强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的企业达到97家,较上年增加8家;营业收入总额突破43.05万亿元,户均营收达861.02亿元,同比增长2.72%。

  赛道更新:新兴产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如果门槛提升体现的是“量”的积累,那么行业结构之变则揭示了“质”的飞跃。

  纵观今年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一个突出变化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增加,而传统制造业、商贸业占比相应下降。

  这种行业变迁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民营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必然结果。报告显示,309家填报企业累计投资627个新兴产业项目,布局更加聚焦细分赛道:AI技术从教育、医疗延伸至智能车载、工业互联;新能源领域重点加码储能技术、车规级芯片;新材料则攻坚高端碳纤维、生物基材料等“卡脖子”环节。

  坐落在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厂区内的特高压套管研发制造基地,在两年的时间里,成为行业规模最大、研发制造水平最先进的套管研发基地之一。“我们一直坚守制造业,不断加大在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上的投入,这几年逐渐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特变电工沈变公司总经理刘永清说。

  “这种布局转变,既源于企业对技术趋势的精准判断,也得益于国家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政策支持。”李政说:“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敏感度高,往往能更快捕捉新赛道机会。”

  “新赛道不是追概念,而是找产业痛点与技术所长的交集,着眼于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位列榜单第72名的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CEO王冰峰说,公司基于旗下神州鲲泰和木犀智能进一步夯实“算网一体”智算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全栈AI解决方案,打通企业AI落地“最后一公里”。

  研发更强:总投入超万亿元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研发人员总数突破115.17万人,有效专利数量达72.16万件——这三个数据,共同勾勒出民营企业创新的新气象。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以创新突围,研发投入不再是被动的成本支出,而是主动的战略投资。数据显示,民营企业500强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77%。其中研发强度超过3%的企业有103家,超过10%的有14家;研发人员占比超10%的企业达191家。

  高研发投入背后是企业对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京东为构建智能物流体系,连续多年研发投入保持高增长,无人仓分拣效率持续提升;腾讯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精准投入,其行业大模型已在金融、医疗等领域落地……

  “真正的创新从不是追逐热点的昙花一现,而是耐住寂寞、持续投入后的厚积薄发。” 广东圣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南说:“当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唯有沉下心来,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核心技术领域深耕不辍,才能突破关键瓶颈、筑牢竞争壁垒,让企业在长远发展中走得更稳、更远。”

  专利增长数据印证了创新成果的加速涌现。民营企业500强拥有有效专利72.16万件,同比增长8.23%;其中国内有效专利增长12.42%;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共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948项、行业标准7568项。从“执行标准”到“制定标准”,中国民营企业正从技术追随者向规则引领者转变。

  会上发布的数据还显示,64.2%的企业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以技术升级重塑生产经营模式;83%的企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可持续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通过“绿色化+智能化”协同改造,实现了降本增效,也为自身开辟了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