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4 04:49:06 来源: 学习网
中新网南宁11月13日电 (龙绍飞 林浩)1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十四五”以来,广西把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开放发展牵引工程,坚持建通道、强运营并重,持续增强通道凝聚力和竞争力,激活区域开放发展“新引擎”。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周军 摄
补齐短板,交通立体运输网络持续织密
在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平山岛边坡,百米宽的平陆运河,疏浚船舶轰鸣作业,护岸施工人员往来穿梭,房建工程塔吊铁臂飞舞,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雄姿已现。
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程耀飞介绍,目前,平陆运河建设已进入全面攻坚关键期,建设团队正全力推进三大枢纽混凝土浇筑、金属结构安装及航道桥梁工程,预计2026年建成通航。
“十四五”以来,广西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一条贯通两广、连接西南、通达港澳、对接东盟的陆海空数“四位一体”综合运输大通道正加速成型。
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延伸,已辐射中国18个省区75个城市163个站点,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实现了从“一条线”向“一张网”的华丽蜕变。通道进出口的货物品类达1200余种,涵盖电子产品、整车及零部件、机械、小家电、食品等。
图为繁忙的广西北部湾港集装箱码头。周军 摄
做强港口,枢纽布局日渐成熟
广西北部湾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出海口。“十四五”以来,广西着力加强北部湾港港航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密延伸航线网络,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和水平。
当前,北部湾港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119个,钦州港2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防城港20万吨级散货码头、北海港邮轮母港等重大项目建成使用,港口设施能级显著增强,综合吞吐能力超3.6亿吨,稳居全国前列。
为破解港口和铁路衔接效率不高的难题,广西创新开展北部湾港铁海联运一体化改革,初步实现“作业区域、海关监管、业务营销、信息系统、生产组织”一体化,促进物流提质增效,降低通道综合物流成本,为全国多式联运发展提供了范本。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食糖、茶叶、板材,柬埔寨大米、泰国榴莲……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西部地区和东盟国家的货物在北部湾港中转。
数字赋能,通道能级不断提升
“十四五”时期,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过数字赋能提升能级,智慧化转型已应用于北部湾港运营的各重要环节。其中,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北部湾港建成,该码头采用“U”型作业方式,作业效率提高约30%,操作人员数量减少90%。
广西还研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智慧水运大模型,建设覆盖全域船舶航行的统一调度系统,打造“数据融合+决策调度+控制反馈”的智慧水运新模式。
在跨境通关环节,广西全力推进中越智慧口岸友谊关—友谊项目建设,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广西智慧口岸指挥调度平台完成主体功能建设,建成后将实现数据汇聚、监测预警和智能调度。
图为货车有序进出东兴口岸。周军 摄
产业集聚,经济走廊加速成型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广西凭借陆海交汇门户的独特优势,吸引越来越多企业落户发展。
马来西亚闵和国际有限公司在钦州投资设厂,打造棕榈油、棕榈粕进口贸易及储运转口的重要基地。该公司内部审核部总经理潘南达说,钦州港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出海口,在此设厂有利于节约物流成本,开拓中国西南和东盟市场。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广西,依托物流优势布局产业,广西逐步形成“枢纽聚产业、产业促枢纽”的良性互动格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期间,广西将继续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人工智能赋能培育通道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港口扩能优服、通道高效畅通、物流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发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