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在银川开幕💹

发布时间:2025-08-22 20:14:34 来源: 广西新闻网

  

  中新网银川8月22日电 (记者 李佩珊)8月22日,第九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暨西夏陵文化遗产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市召开。会议以“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西夏陵世界遗产价值阐释、系统性保护与活化利用,吸引来自中国、俄罗斯、英国、日本等国家12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现场。于光建 摄

  1908年和1909年,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内蒙古黑水城遗址发现大量西夏文献,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也由此开启了西夏学这一专门学科的系统研究。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积累,中国西夏学研究成果丰硕,西夏学由“冷”变“热”,形成了北京、宁夏、河北、陕西、甘肃等地的研究团队,联合推出《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国藏西夏文献》《西夏学文库》《百年西夏学文萃》《西夏文物》《西夏通志》等大型著作。

会议期间同步举办的《西夏学的新阶段——教育部西夏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果展(2020-2025)》。 于光建 摄

  本次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西夏学创新研究、西夏陵文化遗产价值研究、西夏社会历史与文物考古研究、西夏文字文献解读、辽宋西夏金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西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发展研究,以及数智人文背景下西夏学的创新路径研究等领域展开深度研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从不同领域阐释西夏陵世界遗产价值中所蕴含的多民族交融特质,西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传承与发展,为西夏学研究注入新的思路与活力。

  会议期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同步举办《西夏学的新阶段——教育部西夏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果展(2020-2025)》,集中展示了近五年的标志性成果。成果展展出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成果《西夏通志》、“冷门绝学”项目阶段性成果《俄藏黑水城出土雕塑》、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著作《西夏文〈孙子兵法三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成果的《西夏文物》综合编和石窟编、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项目成果《俄藏黑水城出土汉文文献释录》、仿古写真《西夏文献丛刊》,以及《西夏学文库》《百年西夏学文萃》等系列著作。

  宁夏是西夏故地,在西夏学研究上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宁夏高度重视西夏学学科建设。近年来,以宁夏大学为首的高校及科研机构通过加强中外人文合作、成立国家级西夏学研究基地、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西夏学创新研究等工作,着力构建中国西夏学史料体系、研究体系、话语体系,不断巩固和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形成特色和优势。2024年,宁夏大学“西夏学”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首批“绝学”扶持计划。

  值得关注的是,宁夏大学还积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实施“读懂中国”系列之“读懂西夏”外译出版工程。此次会议现场展出的《西夏艺术史》《神秘西夏》《说西夏》《〈天盛律令〉研究》《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他者的视野——蒙藏史籍中的西夏》等翻译成果,为海外读懂中国、读懂西夏搭建起桥梁。

  本次会议由宁夏大学主办,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承办,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博物馆、固原博物馆协办。(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