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3 17:01:0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中新网郑州8月23日电 (刘鹏 王佳宁)“从一块钻石毛坯打磨成圆形、方形裸钻,到如今的四叶草、元宝、生肖等各类款式,不断精进的切割打磨技术让培育钻石的形态有了更多可能。”近日,在位于河南郑州的河南璨然珠宝有限公司切磨研发中心,从业20余年的钻石切磨师李来锋如是说。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培育钻石毛坯生产国,生产能力占全球市场的80%,河南产能占据全国80%以上。其根源在于该省是培育钻石原材料金刚石的核心主产区。故而,业界有着“世界金刚石看中国,中国金刚石看河南”之说。
“金刚石的供应作为培育钻石产业链的上游部分,在河南具有显著的产能优势,但中下游环节却存在着一定短板。”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首席运营官陈耿介绍,从钻石毛坯到一颗钻石的璀璨问世,最关键工序就是切磨师的精细雕琢。然而,国内在钻石切磨这一中游环节较为薄弱,下游销售也大多分布于海外,这些问题都制约着行业的长足发展。
为了推动培育钻石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近年来,河南在科创资源、平台建设、人才集聚等方面加快布局,并将超硬材料产业链作为该省重点培育的28条产业链之首,以推动超硬材料产业优势再造,发力延链、补链、强链。
作为国内唯一获批的国家超硬材料特色产业链、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的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郑州高新区”),境内集聚了超1800家关联企业和行业内70%的中高端创新资源。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了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多元赋能产业链中下游延展升级。
与此同时,郑州高新区总工会持续聚焦超硬材料产业工人技能培育,支持企业开展“师带徒”“匠带兵”行动,并举办宝石琢磨工技能竞赛,让来自各地的选手在比拼中碰撞交流、磨砺技能水平。
在位于郑州高新区的富耐克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里,前不久刚刚担任公司加工制造部部长的罗衍博介绍,通过形式多样的技术比武和培训,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加速进步,“未来,我将带领更多的技术工人一起快速成长”。
连日来,记者走访河南多家超硬材料企业了解到,在官方持续赋能的同时,这些企业也在同频发力,推动培育钻石产业中下游向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惠丰钻石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志强介绍,近年来,该企业不但在加工制造环节补链强链,亦在下游销售环节进行品牌化延伸。他说:“目前已在国内布局5家钻石珠宝店铺,同步开展了线上销售渠道,未来将重点打造培育钻石品牌并在海外推广,开辟全新增长点。”
位于河南南阳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豫西集团中南钻石有限公司(简称“中南钻石”),是中国超硬材料行业的头部企业。该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率先实现了宝石级培育钻石的规模化生产供应。2024年,旗下中高端珠宝品牌ZND Jewelry正式进军电商市场,标志着该企业在消费级珠宝市场的战略布局迈入全新阶段。
谈及如何破解中游的钻石切磨问题,中南钻石总经理张帅介绍,当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切磨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通过在本土建立培育钻石切磨基地,提升现有技术水平。
张帅认为,这不仅有助于构建更完整的产业链条,还将逐步增强我国钻石加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中南钻石从五年前就开始谋划培育钻石智能化切磨赛道,使生产成本持续降低。
随着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的成立,业界认为,此举为推动超硬材料产业发展体系战略重塑及优势再造全面起势搭建了发展平台。
“我们将联合上中下游的生产厂家、贸易商、品牌零售商等,着力构建培育钻石珠宝饰品产业综合服务枢纽。”陈耿表示,目前,该中心正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一道,加速完善相关标准制定,打通产业结点、打造产业闭环,构建中国培育钻石产业的内外双循环,增强全球竞争力,助推“中国坯”变为“中国钻”,“中国品”成为“世界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