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9 07:33:04 来源: 城市观察员
清晨6时,海拔1500米处,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山间的樱桃林还笼罩着一层薄雾。京东物流的调度人员李鹏已坐在操作中心的大屏前,监控着12条无人机航线的实时数据。山上,数架京东物流“飞狼JDX-50”无人机桨叶疾转,正沿他规划的航线将刚采摘装箱的樱桃送往分拣中心。
最近,李鹏的职业有了新名字——“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今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第七批新职业,包括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位列其中,是指从事无人机群任务规划、飞行路线设计与运行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在社交网络上,他们被称为无人机群的“编队指挥官”。这个新职业的日常工作内容是什么?一名优秀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要具备哪些技能?职业发展的前景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从业者。
技术多面手,会飞无人机的技术专家
“光看名字,似乎这个职业主要是负责无人机的任务规划和路径设计,实际上,我们的工作内容要复杂得多。”李鹏接受采访时说。每天早上,他的工作从接受任务需求开始,需要完成四大任务:根据任务需求划定航线、开展安全评估并制定应急预案;编制飞行计划并与相关政府部门协调;实时监控飞行过程并关注情况变化;随时准备处理紧急情况并进行阶段复盘。
李鹏告诉笔者,与普通的无人机驾驶员——“飞手”不同,这个新职业要求“出将入相”的能力,算是“会飞无人机的技术专家”。“传统飞手擅长实操、运维,一般只包括单架无人机的飞行、任务规划和基础的风险评估。规划员工作则需进一步保障无人机群的安全飞行,其中包括多目标多维数据的实时研判、应急方案的正确选择、处理指令的熟练执行。”李鹏表示,这些极具专业性、复杂性的技能,正是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复合型要求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必须掌握无人机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构造原理和气象常识等;其次,要具备机群管理能力,能够通过规划实现多架无人机的协同;此外,还需要准确理解各项指标的具体含义,具备多维数据处理与远程系统操作能力。
不同于传统“一人一机”模式,在实际工作中,规划员要通过大屏幕同时控制多架无人机,进行航线规划和优先级排布设置。虽然每架无人机的航线都是固定的点对点模式,但规划机群航线时必须综合考虑时空因素,严格管理飞行时序,确保每架无人机的不同航线在时空中无交集。
“虽然不一定要开发具体算法,但必须了解基本的调度和飞行原理。”李鹏指出,这份职业对体系化知识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这也使得该岗位的薪资待遇远高于普通飞手。
在就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间,李鹏专攻倾转旋翼飞行器的总体气动设计。毕业后,他从事过航天器总体设计,后又转型互联网行业,担任过数据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2022年,出于热爱与对行业机遇的敏锐感知,他选择回归航空领域,成为一名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
近年来,无人机配送应用场景快速拓展。李鹏分享了在四川雅安山区的实践案例:“以往农民需要背着上百斤的农产品徒步两三个小时下山,而现在,通过无人机只需十几分钟就能完成运输。”在山区,无人机配送有效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题。这份社会价值,也成为李鹏在无人机群配送领域深耕的动力。
天空编舞师,用上千架无人机在夜空作画
如果说李鹏是低空物流的“交通指挥官”,那么在数百米高空以光点为笔、以夜空为幕,编织出一幅幅动人画卷的刘佳昕,则更像是一位“天空编舞师”。她的工作内容,是一个融合了技术、美学与创意的全新舞台——无人机表演。
今年26岁的刘佳昕,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她坦言,自己与无人机表演结缘“纯属偶然”——“毕业时看到招聘信息,觉得指挥无人机群表演很有意思,就投了简历。”于是,刘佳昕加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的一家科技文旅企业——长江千机,成为一名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
“很多人以为我们只是‘飞无人机’的,其实远非如此。”刘佳昕告诉笔者。在她的公司,一场无人机表演的背后,是一支5人左右的精干团队,包括设计师、编程师、飞手等。从项目启动,团队就进入高速运转状态。
“我们要和客户反复开会沟通,深入了解他们最终想要呈现的内容和效果。”刘佳昕介绍,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将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视觉语言,“比如‘长江文明’这个主题,我们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最终确定用三峡大坝、唐古拉山脉等具象图案来呈现。”
与创意设计同步,团队也开始了前期的场地勘测。“我们要针对最佳观赏视角来制定飞行路径,还要制定详细的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活动效果和现场安全。”刘佳昕告诉笔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
方案确定后,就进入编程阶段。“我们要根据最终方案进行无人机表演的编程,精确计算每个图案的呈现时间、呈现范围和区域。”刘佳昕说,这个过程需要兼顾艺术效果和技术实现的平衡。
表演当天的准备工作更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一般无人机群表演是在晚上,但我们在上午就会入场准备,包括摆放无人机、搭建设备和提前测试等。要检查每架无人机的外观,看桨叶是否有破损;测试和正式飞行前都要在地面站监测无人机状态,包括无人机的航线、航向角、地面磁场、定位、电量等数十个参数。”刘佳昕介绍,还要做现场情况的应急预案,考虑天气是否有下雨概率、风速多少,信号是否有干扰,现场电力供应是否稳定等。
“全部检查完毕,才能等待起飞指令。”刘佳昕说,这种对细节的苛求源于无人机表演极低的容错率。“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场表演的失败。”
工作以来,刘佳昕印象最深的是2024年长江文化艺术季的表演。她带领团队设计了涵盖13个省份的文化元素,最终用2024架无人机群在空中呈现出壮丽的图景。“当所有观众都在惊呼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在刘佳昕看来,无人机表演不是一个“取代传统烟花”的行业,而是一个“与传统相互赋能”的新领域。“未来,无人机可能会与烟花、灯光、音乐等更多元素结合,创造出更震撼的沉浸式体验。”刘佳昕说。
政策东风起,低空经济发展带来广阔职业前景
从崇山峻岭间的樱桃运输,到城市上空的艺术表演,李鹏和刘佳昕的工作内容虽然不同,但都呈现了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这一新职业所需要的技能。
“现在对人才的要求就像万花筒一样,需要‘一专多能’。”李鹏表示,目前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三个方向:一部分从传统无人机技术岗位转型,一部分从无人机机长转来,还有的是擅长管理、统筹工作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在描绘从业者画像时,李鹏和刘佳昕的表述高度一致——年轻化。刘佳昕介绍:“目前我们团队中90后和00后比较多,他们富有想象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强,又吃苦耐劳。”李鹏也说:“目前团队中年轻人居多,大家的学习主动性和持续性都很优秀。”
从物流配送到飞行表演,从应急救援到工业巡检,从农业植保到城市管理……无人机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李鹏和刘佳昕都提到,从业者的年轻化、专业化,与政策推动以及低空经济兴起关系密切。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规划。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截至2024年底,我国无人机行业运营企业近2万家,全年产值约为2100亿元,同比增长39.5%。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随着低空经济的持续发展,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这一新职业将迎来更多机遇,行业的人才缺口会更大。
目前,这个新兴职业的培训体系还在建设中。李鹏建议,有兴趣的年轻人可以关注传统航空强校的专业设置,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都开设了低空经济相关的专业。
下一步,伴随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和颁布,相关的职业特点和入职要求也将越来越具体、完备。刘佳昕表示:“欢迎更多专业且热爱无人机的朋友加入我们,一同陪伴这个行业成长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