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4 02:27:27 来源: 天眼新闻
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记者 郭彦伟)低GI面包、低GI燕麦片、低GI水果玉米……随着大众健康饮食意识的觉醒,低GI食品的市场关注度日益高涨。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低GI食品,许多消费者对其背后的营养学逻辑缺乏系统认知,甚至存在诸多误区。为此,央广网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
什么是低GI食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低GI食品就是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即GI值(血糖生成指数)不高于55的食品。GI是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引起血糖升高速度和能力的一个指标,它是通过人体实验来得到的。低GI食品在胃肠道中消化吸收比较慢,葡萄糖的释放也就比较慢,进入血液以后它的峰值比较低,就避免了血糖剧烈波动。
低GI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据媒体报道,根据全球知名咨询机构QY Research发布的报告,2024年我国低GI食品市场规模已高达1762亿元,且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艺恩营销智库数据显示,2024年低GI相关内容在社交媒体上的作品量同比增长146%,互动量同比增长200%。在品类方面,奶茶、酸奶和奶粉成为低GI赛道的明星品类,这些品类的产品通常具有专业的低GI认证和纯净的配料表,给消费者带来安心感。
京东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消费数据显示,低GI糕点、坚果炒货、冲饮谷物等的成交额均实现多倍增长。
低GI食品误区知多少?
记者在超市、社区门口随机街采时发现,低GI食品已成为不少人眼中的“健康新选择”,但大家的理解却千差万别:一名年轻的姑娘觉得“低GI食品就是减肥神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表示“自己血糖高,为了完美控糖就得多吃低GI食品”;还有上班族称“虽然不太懂,但印象中觉得低GI就代表健康”……真相究竟如何?
误区一:低GI食品=减肥食品
朱毅强调,低GI仅代表升糖速度慢,但未必等于健康,因为其不能反映食物的全面营养和热量。像一些高热量的低GI食物(如巧克力、炸薯条、肥肉等),虽然GI值可能不高(因为脂肪和蛋白质会延缓血糖上升),但热量和饱和脂肪含量高,多吃无疑会导致肥胖和心血管问题。还有一些高度加工的零食,通过添加脂肪、蛋白质或甜味剂也能实现较低的GI值,但它们可能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因此,低GI食品并不等同于减肥食品,“要看食物的整体营养构成,不能只看GI一个指标”。
误区二:低GI食品=低糖食品、无糖食品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会长李润庭告诉记者,低糖、无糖食品的评价主要依据单糖和双糖的含量(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蔗糖),GI则是对食物中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质量”的一种评价。换言之,GI不是计算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总量,而是测量食物对人体血糖的实际影响,属于综合评价指标。因此,不少无糖食品使用精加工米面等食材制作而成,其GI值反而可能偏高。
误区三:GI和GL是一回事
朱毅表示,有些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并不代表可以多吃。比如,果糖虽然属于低GI食物,但如果摄入过多,则可能引起腹泻和血甘油三酯升高;西瓜的GI虽较高,但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在摄入少量西瓜的情况下,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应综合考虑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与摄入量,即考虑血糖负荷(GL)。
GL是用食物的GI值乘以每百克或每食用份中所含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量。食物的GI值是相对固定的,但GL值随着食用量的变化而变化。“GI值衡量的是‘质’,而GL考虑的是‘量’。”朱毅称,即使是低GI的全麦面包或糙米,吃多了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总量也会超标,同样不利于血糖和体重控制。因此,在选择低GI食物的同时,必须注意分量控制。
误区四:口味越甜,GI值就越高
李润庭称,甜度和GI值没有必然联系。甜味主要来自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它们对血糖的影响不同(果糖的GI远低于葡萄糖)。例如,苹果和梨的口感清甜,但GI较低。因此,不能凭口感甜不甜来判断GI的高低,而需要根据食品的可利用碳水化合物整体含量来评价。
误区五:只吃低GI食品就能完美控制血糖
李润庭表示,混合膳食的总体GI更为重要。“我们很少单独吃一种食物,通常是混合进食。”食物之间的搭配会显著改变整餐的GI值。比如,在白米饭(高GI)中加入大量蔬菜和一份瘦肉或鱼(富含蛋白质和纤维);吃面包时,搭配牛奶、鸡蛋或牛油果;烹饪时加点醋或柠檬汁(酸性物质可以延缓胃排空,降低GI)。不必苛求每一种食材都是低GI,而应通过均衡搭配(保证足量的蔬菜、优质蛋白和健康脂肪)来降低整餐的血糖反应。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内科副主任郑迩遐建议,要想真正控制血糖,就要像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一样,科学饮食,合理运动。如果在此基础上,血糖仍然控制不下来,就要考虑药物治疗。
低GI食品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在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作为一个重要的细分品类市场,我国低GI食品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以及规模化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节点。
根据艺恩营销智库发布的《2024低GI食饮消费者洞察报告》,低GI食品的营销潜力巨大,具体而言,相关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从场景切入,如减肥场景、代餐场景、健身场景等,创造消费者的低GI需求;其次,产品可从外观设计、口感口味等方面共同发力,满足消费者的社交分享欲;最后,强化低GI概念教育,通过专业人士科普来强化低GI食品的人群渗透,尤其应针对护肤、控糖等低GI食饮渗透不足的人群加强种草。
不过,朱丹蓬提醒,由于缺乏强制的国家标准,低GI食品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还面临检测方法和标识不规范、产品宣传混乱等现实问题。消费者在选购相关产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认准权威标识;同时,要求商家提供相关报告,以验证产品低GI的真实性;最后,注意分析产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筛选出真正有益的低GI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