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8 17:16:08 来源: 钱江晚报
中新网内蒙古大兴安岭7月28日电 题:森林深处的“小松鼠畅行服务队”:用花样年华描摹别样青春
中新网记者 张玮
“您好,您已进入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请您在游玩时注意森林防火,祝您旅途愉快。”
“您好,您可以向前行驶至白桦林管护站,进行短暂休息。”
......
清晨,朝阳为内蒙古大兴安岭的白桦林镀上金色光辉,几个骑着单车的年轻人划破晨雾一路向北,开启一天的巡护工作。
这是一支穿梭在森林深处的志愿服务队,名叫“小松鼠”。28日,记者跟随这支队伍一直前行,听他们讲述充满热血的故事。
他们巡护的G331国道蜿蜒于呼伦贝尔草原的碧波中,这条国道穿越全国最大集中连片的原始林区,隐入漠河极光秘境,被誉为“醉美公路”。
在莫尔道嘎至漠河段,平均年龄仅26岁的“小松鼠畅行服务队”,用青春与热情守护着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寒温带针叶林带。
“我们是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建的‘旅游+生态’复合型服务队。”队长刘东向记者介绍,队员们在每年6月至9月的林区旅游季,背着装有无人机、防火宣传单、急救药品的巡护包,穿梭于18.6公里路段,编织一张守护网。
刘东的巡护日志记录着队员们的别样青春轨迹:日均骑行36公里,相当于每天完成一场马拉松;旅游季累计骑行3200公里,足以从漠河抵达上海;800次“面对面”服务中,发放400余份防火宣传单、500把绘制着生态地图的绢扇。
“这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一道生态数学题。”“00后”队员宋金宇说,在队员们眼中,每一次巡护都是对生态数据的精准“计算”。
当传统林业与大数据相遇,队员们运用无人机实现了雷击火5分钟精准定位的技术突破,将传统巡护模式升级为“人防+技防”的现代化管护体系。
“小松鼠畅行服务队”由10名年轻人组成,5人一组,两组每10天一个轮班。除了向过往游客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播放生态保护口号,及时劝阻野外抽烟、随意丢弃垃圾等行为,他们还为游客提供引路、救援等暖心服务。
“95后”袁宇桐是队里为数不多的女队员之一,她告诉记者,由于女生体力有限,所以每天只需要骑行巡护5公里左右,其他时间就在管护站里帮忙。
如今的白桦林管护站打造了旅游驿站功能,在院内搭设凉棚,为过往游客提供开水、Wi-Fi、充电、卫生间等便利条件。
“2024年7月4日,队员们在骑行巡护途中发现两只幼鸟,将它们放生。”
“2024年7月9日,一辆外地车辆因前方道路不通、手机无信号而求助,队员们为其指引道路。”
……
这些青年守护者用独特的方式将巡护路上的艰辛化作诗意。在他们的巡护日记里,既有大兴安岭晨雾中跃升的朝阳,也有密林中雨后彩虹的绚烂光影,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林海的深情。
记者问刘东,这支队伍为什么叫“小松鼠”?刘东说,小松鼠是森林里最常见、最受大家喜爱的小动物,“我们希望这支队伍能在游客和林区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帮助他们。”(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