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人才迎来本科时代!大学里的“带娃”专业学的可不只是哄孩子😎

发布时间:2025-10-26 20:14:38 来源: 证券之星

  

  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3000万,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建设一支专业的托育教师队伍,需求迫切。近年来,相关高校接连开设托育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今天的民生一件事,一起关注托育人才培养。

  先来走进一所开设“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高校,看看大学究竟是如何培养“带娃专家”的?

  从抱娃到哄睡 培养“硬核”照护能力

  在齐鲁师范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实验室,一堂“带娃”实践课正在进行,冲奶、喂奶、拍嗝、洗澡、换尿布、哄睡……学生们正通过内置芯片的AI仿真婴儿和VR设备,沉浸式学习如何科学照料0—3岁婴幼儿。

  齐鲁师范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 崔晓雨:比如说他困了的话,一开始是哼哼唧唧,然后逐渐声音很大。他想换尿布的话,是前期会咳嗽,咳嗽之后他就会大声哭。

  24小时领养照护AI仿真婴儿 培养“妈妈级”责任感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通过观察婴幼儿的动作、声音、表情等非语言信号,及时给予回应性照护,学生们还会将这些仿真婴儿带回宿舍领养,内置芯片能记录学生的操作数据,比如,换尿布响应速度、拍嗝力度等,从而生成一份真实的“照护能力报告”。

  齐鲁师范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教师 张青瑞:要24小时带在身边,当妈妈一样,培养学生对孩子的这种责任感。比如说这个同学在照料的过程中,你看宝宝总共哭了30分钟,她有四次的失误,喂奶错过了一次,换尿布、打嗝,包括哄睡也错过了一次,等她把这个宝宝送回来以后,我们一看报告,就会跟她进行一个交流和指导,提高她的照料能力。

  会急救 懂护理 能推拿 托育的“健康必修课”

  学生们需要掌握的还包括婴幼儿生理学、发展心理学、卫生保健、营养喂养、急救护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这门《婴幼儿伤害预防急救》课程中,光基本急救措施,学生们就需要掌握七种。

  齐鲁师范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教师 姚玉娜:比方说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擦伤、跌伤,还有鼻出血、烧烫伤等,类似于这样的一些急救措施,我们都会涉及。另外,比如说感冒发烧了、腹泻腹痛,这些常见的症状让他们识别。从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班级处理,都要给他们涉及。再就是小儿推拿这一块,给他们搭好一个医疗保障的知识框架。

  据了解,齐鲁师范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是四年制职教本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主打“上岗即上手”,目的是精准培养市场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托育人才。

  齐鲁师范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负责人 蔡云:我们每一学期会拿出两个周去见习;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基本上就是安排实习。比如说行业企业里面,有可能是托班里面,我们还会去玩教具制作工厂,它为什么要这样生产?怎么样从儿童需求出发?还有我们会带他们去一些入户指导的企业,参加他们的见习培训。

  幼有所育 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全国有600多所高职专科学校开设了托育相关的专科专业。2021年,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被纳入职业本科专业医药卫生大类,今年,普通本科也新增了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纳入教育学类进行招生,山东女子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获批该专业的院校。

  普通本科首迎“托育”相关专业新生

  今年秋季学期,山东女子学院迎来“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首批新生,走进真实的托育机构,感受婴幼儿的一日生活,让一年级新生部玲钰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山东女子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大一学生 部玲钰:今天来了之后深入了解到,其实不仅说是简简单单的陪伴和照护,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说,了解孩子们的心理,还需要医疗方面的知识,教室里面有那个教具,会根据孩子们的身高去定制这个东西。

  作为全国首批普通本科开设“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高校,山东女子学院把这一专业的培养定位为“高层次复合型托育人才”,学生需要掌握“健康照护+科学评估+管理研究”三大核心能力,不仅要具备婴幼儿照护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组织亲子活动、开展育儿指导、协调社区资源以及进行团队管理、调查研究等综合能力。

  山东女子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 姬彦红:首先要读懂孩子,他要具备这种科学评估能力和健康照护能力,比如营养配餐、疾病预防、急救安全,还有环境创设这方面的能力。学生未来能够有研究能力,比如说我们学生可以做一些行业的需求调研,比如家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托育机构,为上级部门一些制定政策的时候提供依据。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持证保育人员仅有50万,本科及以上占比不足10%,且多为非科班出身,尤其缺乏既懂专业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更多高校的加入,这一局面正被改写,从专科到职业本科再到普通本科,“幼有所育”正构建起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总台央视记者 高晨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