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8 07:55:17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5年,“十四五”规划进入决战决胜的收官阶段。高质量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为“十五五”时期发展筑牢根基,已成为各地工作的核心要务。
在这关键节点,基层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群众利益的一线守护者,正以实干为要、敢干破局、巧干增效的担当作为,全力冲刺“十四五”收官之战,在广袤基层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聚焦目标,实干为要
“十四五”收官之年,广大基层干部围绕中央决策部署,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各项工作干在实处。
为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山东黄河两岸生态廊道建设一线,基层干部用汗水描绘着“聚焦目标,实干为要”的生动图景。
山东滨州邹平黄河河务局管辖近22公里蜿蜒堤防,每年5万余平方米草皮需更新养护。面对水难存、肥易失、草木难活的“生态考题”,邹平黄河河务局工管科科长李庆,3年前便踏上寻找“黄河绿甲”之路。从选种到试种、再到推广试验田,李庆带领团队在多地走访,顶着酷暑蹲守大堤。俯身、丈量、比对……凭着这股豁出去的拼劲,他们取得了单日最高植草8000平方米、成活率95%以上的骄人成绩。
如今,试验田内培育的3万平方米优质草皮,已能完全覆盖邹平黄河工程辖区所需。“外购草皮每平方米需13元,自培能省一半。”李庆指着葱郁的黄河防洪工程自豪地说。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基层干部工作成效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西交通巷社区总人数8250人,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5%,老年人中有一部分是留守、独居老人。为此,社区专门成立多个服务队,吸纳第三方机构配合社区开展活动,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法律、家政及日常生活需求开展服务。
河北省三河市甜城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搭建“公益大集”平台,推动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过去一年,社区联合120余家小微商户和多家单位,举办12场“公益大集”,为居民提供义诊、法律咨询、政策宣讲等多样服务,累计服务数万人次,解决居民诉求65件。
西交通巷社区党委书记陈瑞、甜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栾兰等基层社区干部表示,面对新时代新需求,他们将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倾听呼声,敢干破局
“群众的呼声就是工作的冲锋号。”多地基层干部以“敢啃硬骨头”的魄力,将敢干落到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上,用担当回应群众期待。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是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县肉牛年出栏28万头,年屠宰能力达120万头,位列全国县级首位。南街村是阳信县养牛单体大村,最高峰养牛4万余头。牛产业虽鼓了村民钱袋,却让村庄陷入粪污包围,每到盛夏时节,不仅仅是南街村,连邻村都得紧闭门窗。
2021年初,南街村党支部书记张万贵踩着满地泥泞钻进张国栋低矮的牛棚,浓烈的氨气味呛得他眼眶发红。“牛粪咋处置?”“人畜混居怎么熬?”“这牛还能长久养吗?”带着直叩人心的“三问”,他与村“两委”干部走访600余户村民。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村民的诉求:“再这么下去,养牛的路子就窄了”“不能只顾产业不顾环境”……
带着村民的嘱托,张万贵奔走镇政府、召唤在外能人、汇集村中智慧,并带队奔赴宁夏、泰安、菏泽等多地“取经”。2021年秋天,当两座畜禽粪污收储池在村头建起时,他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这可是咱村的‘转型地标’!”
收储罐解决了粪污去向,张万贵却盯住更难的棋——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听说要迁牛出村,老养殖户们炸了锅:“离了院子咋照看?”“搬迁损失谁兜底?”张万贵带着小板凳坐到养殖户院里,掰着指头算账:“家里最多养20头,小区能养上百头”“单打独斗扛不住市场波动”……在张万贵的劝说下,村里的养殖户开始响应,入驻新建成的标准化养殖小区。
半月谈记者在南街村西头看到,一排排蓝顶牛舍内,牛儿悠闲地甩着尾巴,脖颈铜铃叮当作响。养殖户张虎正挥着水管冲洗地面,水流裹着草屑汇入排污沟,空气里飘散着青贮饲料的微酸气息——这个洁净有序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已彻底告别昔日弥漫的刺鼻气味。“当初嫌搬地方麻烦,现在肉牛的一体化管理不仅增了收入,还美了环境。”张万贵笑着说。
阳光穿过标准化养殖小区的通风窗洒向垫料上干燥的稻壳,远处收储罐正将牛粪转化为沼气发电。如今,这个曾困在粪污里的村庄,蹚出了绿色发展新路。
住房问题是许多家庭的头等大事。在河北省景县,拿到百福嘉苑新房的钥匙时,业主老张数度哽咽。这个曾让当地411户家庭揪心的烂尾楼项目,在“保交房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介入下重获新生。
领导小组成员、景县住建局局长刘伟说:“我们将全县7个项目的30栋楼812套房屋作为保交房攻坚战项目,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每周进行调度,梳理汇总工作进展。”
据刘伟介绍,当地组织纪委监委、公安、检察院、税务等部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约谈,督促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施工进度。对资金短缺的项目,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协调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融资。目前,812套房屋已全部交付。
为让基层干部放下包袱闯新路,河北省武邑县出台激发全县干事创业活力的55条措施,倡导“敢干不蛮干”,制定“创新容错清单”。目前全县200多名“能人支书”中,人人都带领村民搞起特色产业创新项目,群众年均增收上千元。
武邑县贾史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晓泉独创“试种风险村集体兜底”模式,委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油菜花种植,亩产大幅提升。如今在李晓泉的带领下,贾史庄村办起3万多人参与的油菜花节,村民收入得到提升。
创新方法,巧干提效
开拓思维、善于创新,基层干部用巧干找准基层工作发力的关键,为群众提供精准、精细的服务。
如今,技术创新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提升治理效能的“巧劲”。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整合网民留言台、12345热线等四类渠道,打造全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一地通办”。
“整合资源、一地通办,核心就是让数据多跑路、跑快路,群众少跑腿、不跑腿。对在中心上传的问题,我们的要求是‘接诉即办’,简单问题当日解决,复杂问题3日内给出方案,用速度体现担当,用效率回应关切。”中心负责人毕丽丽道出工作准则。
去年,中心高效办结群众诉求1.86万件,办结率达98.99%。同步开通的“智慧冀州”App和24小时热线,全年处置噪音扰民、管道漏水等群众身边事1.9万余件。
前不久,家住城区的王如女士就体验了一次高效服务:“楼道里的网线乱成一团麻,安全隐患大。我在小程序上传照片,当天工作人员上门查看问题,第二天一早就整理好了。”
河北省肃宁县面向人民群众设立“万事通办平台”,集咨询投诉服务热线和动态分析研判于一体,覆盖全县9个乡镇、9个社区、253个行政村和全县所有职能部门,群众诉求直达各个领域,实现一条热线贯穿。
在青海省西宁市,为让老百姓的事有人管,有人办,当地基于“12345”便民热线平台,打造“一号响应、多网融合;一单到底、全市联动”的“有诉必应马上办”诉求响应机制,提升基层工作效能,以解决一个诉求带动解决一类问题,最终形成顺畅的社会治理机制。
原标题:《“十四五”收官战,基层干部这样干》
半月谈记者:高天 张硕 张子琪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