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购物节“定金”和“订金”分不清?小心吃大亏🎂

发布时间:2025-11-04 19:32:02 来源: 学习网

  

  随着“双11”第一波付尾款落幕,消费者陆续进入收货、退换货阶段。对于在网购预售中支付的宝盖头的“定金”到底能不能退,很多消费者始终搞不清楚。宝盖头的“定金”与言字旁的“订金”,仅仅一字之差,法律后果却截然不同,消费者该如何准确区分?

  “定金”和“订金” 一字之差法律含义不同

  记者登录某消费者维权网站,发现在近期的投诉中,“定金不退”出现频率较高。很多消费者反映,在预售时支付了“定金”,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支付尾款,导致“定金”无法退还。那么“定金不退”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在此,专家也给消费者提个醒,在网购前要明确区分宝盖头的“定金”和言字旁的“订金”这两种不同款项,避免陷入消费纠纷。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宝盖头的“定金”是一个法律的用语,就等于是合同的双方我自愿地来约定的一种债权的担保。如果我交钱的一方,因为我的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我是没有权利去要求去退还“定金”的。言字旁的这种“订金”,它是我们一个习惯的说法,相当于提前给你一部分预付款,如果这个合同不能够成交,双方都可以要求退还这一种“订金”。

  记者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咨询发现,平台对“定金”的返还都有明确的规定。

  平台客服同时表示,如果消费者遇到尾款支付出现故障的情况,可以第一时间与平台和商家联系说明,由商家专门开设退款入口,退还“定金”。

  促销方式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除了“退不退定金”引发的纠纷,“满减优惠消失”“赠品无售后”等也成为历年来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问题。

  每年的促销季,网络平台的各种商品往往会有多重优惠方式,但这些优惠方式有的可以叠加使用,有的却不能,往往令消费者晕头转向。

  此外,对于部分促销活动中,赠品出现质量问题、商家拒绝退换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专家表示,赠品虽然是以“免费”名义提供的,但本质是经营者促销策略的一部分,它的成本已分摊到了主商品的价格中,与主商品享有同等的质量保障权利。商家以“赠品”为由拒绝退换,实质是免除自身质量保证责任,违反了相关法律条款。

  消费者维权

  做好证据留存是关键

  遇到网购纠纷,消费者该如何有效维权?专家介绍,做好证据留存是关键。

  维权的首要环节是“固定证据”。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提醒,消费者下单时需保存四类证据:

  一是商品宣传页面截图,需包含商品名称、价格、折扣信息、定金性质、售后政策等,截图最好能够带有时间。

  二是付款凭证,包括定金、尾款的支付记录,也需要清晰显示交易时间和金额;

  三是与商家的沟通记录,尤其是商家的口头承诺,可以通过录屏、文字复制等方式留存;

  四是商品实物照片或视频,如果收到的商品与宣传不符,需要拍摄细节对比图。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先收集好这种证据,跟商家去协商解决。在必要的时候,你也可以要求平台去协助你提供相应的一些证据,比如说他有一些宣传的页面,因为商家改了,但平台它是有保存的。还有一个就是说如果你找不到商家的有效联系方式的,你可以要求平台来提供商家的有效联系方式。

  此外,专家还提示,消费者在购物平台选择商家时,可查看其首页显示的“证照信息”,尽量选择公示了营业执照、经营地址、联系电话的“正规商家”消费,从源头降低维权风险。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 郝亮 李峻 黄璐 陶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