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硬联通到软联通 中国—东盟3.0版开启区域经济合作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11-04 01:46:53 来源: 观察网

  

  10月28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签署,全国多地紧跟3.0版新机遇,积极推动数字科技赋能、产供链畅通和绿色标准对接。

  加快标准对接 从“硬联通”到“软联通”

  10月28日,经过近5个小时的“空中旅行”,30多吨的椰子和榴莲从马来西亚吉隆坡抵达郑州。郑州—吉隆坡这条横贯中国腹地与东南亚门户的“空中丝路”开通一年来,货运航班已加密至每天一班,累计运货近万吨。

  目前,郑州机场开通国际地区全货运航线46条,通达18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3.0版不仅聚焦中国和东盟在物流、数字基础设施等“硬联通”领域开展互联互通合作,同时还加强单一窗口、电子提单等“软联通”合作,提高系统兼容性,降低企业成本。

  在我国西部甘肃兰州,商贸公司人员通过“单一窗口”提交申请,仅用不到半天时间便自助打印出一份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凭借这份“黄金通行证”,企业出口花牛苹果到越南、印度尼西亚时享受减免12%和5%关税优惠,也就是零关税进入东南亚市场。

  除了原产地证书互认,议定书还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相关规定,使双方企业可以通过“一站式”平台进行申报并跟踪通关流程。这将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通关效率,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为双方经贸往来注入新活力。

  从“产品出海”向“产业出海”推进

  东盟国家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我国有完备的工业加工体系,自贸协定3.0版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东盟国家产供链的深度融合。以橡胶、轮胎这条产业链举例来说,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自东盟进口橡胶同比增长40.7%,出口轮胎等汽车零配件增长了19.8%。

  在全国最大的橡胶进口口岸青岛,一批批自缅甸、老挝等东盟国家进口的橡胶原料进入港区周边的仓库存储,待办结海关手续后,这些橡胶就会走进轮胎生产线。

  橡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进口以后可广泛用于轮胎、输送带、密封件、橡胶管等工业制品及日常消费品制造,成为我国多条产业链的基础保障。

  有了充足的进口橡胶作原材料支撑,青岛及周边地区形成了完备的橡胶轮胎加工产业集群。在这里,橡胶被加工成各种轮胎,又出口到东盟国家为当地相关产业提供支持。

  近年来,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企业在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同时,由“产品出海”向“产业出海”推进,形成全球化的产业布局。

  绿色经济合作引领区域可持续发展

  绿色经济是自贸协定3.0版的重要合作领域,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等领域的领先技术,为与东盟的产能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进一步促进了东盟国家的绿色经济发展。

  在我国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广州南沙汽车口岸,1483辆国产新能源汽车有序驶入远洋滚装船,随后将启航前往新加坡,助力当地绿色出行。今年前三季度,南沙海关监管滚装出口汽车超30万辆,同比增长55.4%。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首次对绿色经济、新能源等作出明确定义,双方确立了绿色贸易、绿色投资、循环经济等8大优先合作领域,将为打造区域经济绿色引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在广东珠海,“滴滴”两声系统提示音后,一批锂电池出口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证书已经生成,从企业提交申请到出证,全程仅用了20分钟。

  在进出口过程中,锂电池属于危险品,需要持证才能上路。拱北海关推出的进出口危险品检验监管“企业分类、风险分级、管理分层”的“三分”改革,推动实现锂电池在内的危险品监管安全高效。

  自贸协定3.0版首次对“绿色经济”“新能源”等关键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为绿色经济合作奠定了制度基础。未来,新能源产品贸易、绿色标注对接和产业深度合作,将为世界绿色转型贡献“亚洲智慧”与“亚洲方案”。(央视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