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去公园听一场“野唱会”⛔️

发布时间:2025-09-08 17:11:00 来源: 金羊网

  

  素人开麦抒心意 明星空降添惊喜

  走吧,去公园听一场“野唱会”

  在北京,一股新的文化潮流正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周末留给免费的户外“野唱会”。从朝阳公园的草坪到亮马河畔的步道,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音乐现场,以随性自然的演绎、开放包容的舞台和陌生人之间的真诚互动,为都市人营造出一方心灵栖息地。

  作为“野唱”中最受欢迎的团队之一,“北京路演计划”的三名核心成员日前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虽然不是专业音乐人,但他们有着共同的愿望——“唱遍北京100个角落”,至今已在77个不同地点留下歌声。

  天然舞台

  朝阳公园里体验“野唱会”

  初秋的黄昏,微光洒在朝阳公园的草地上,人们三三两两围坐,静待音乐响起。随着余晖渐渐铺满广场,宽阔的草坪也化作这场露天“野唱会”的天然舞台。

  傍晚6时,人群的目光聚向中央。“北京路演计划”的成员、26岁的潇覃说:“秋天了,我们来首应景的原创,这首歌叫《云楼恒温》。”话音刚落,主唱谭武与键盘手靓仔默契应声,吉他与键盘的旋律随即响起。观众中有人轻声跟唱,有人闭眼沉浸,也有人随着节奏轻轻摇摆,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逐渐弥漫开来。

  演出间隙,谭武的俏皮话信手拈来,“阳光,透过树枝照到我的脸上……”潇覃随即接过话:“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很晒,做好防晒啊朋友们。”几句调侃瞬间让“场子”暖了起来,而随后的开放麦环节更成为全场高潮。这是一种观众可自由上台、随意演唱歌曲的互动形式,更容易点燃现场热情。

  一位男士先站了出来,唱起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的主题曲《好想好想》,引发全场合唱。随后,一位戴眼镜的女士深情演绎了歌曲《后来》,唱至副歌部分一度哽咽;台下观众见状自发与她一同合唱,曲终时谭武笑着说道:“有故事哦。”还有一位胸前挂着学生证、从海淀赶来的男生,把《喜欢你》献给心中一直惦记的女孩。台上演唱真诚,台下互动热烈,让这场露天音乐会显得格外有活力。

  这种自由的舞台,也打动了初次到场的90后观众小侯。“主唱说了,开心就好,和唱功无关。”在朋友的意外“点名”下,小侯被推上舞台,体验了人生第一次即兴演唱。对她而言,这种陌生人之间的鼓励和互动,正是“野唱会”的特别之处。

  00后的海鲜面(化名)也曾到朝阳公园看过“北京路演计划”的演出。那是她来北京参加的第一场音乐会。与票价高昂、人潮拥挤的演唱会或音乐节不同,这场露天野唱带来的纯粹与松弛,让她格外享受。

  乐队当晚的民谣曲目正合她的喜好,尤其最后全场合唱赵雷的《程艾影》,让她直呼“当时的氛围太赞了”。自认为是“I人”的海鲜面说,以自己的性格很难上台开口唱,因此她格外佩服那些在开放麦环节勇敢举手的观众。

  与海鲜面一样,被“野唱会”深深吸引的还有刘小小。她是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路演活动的海报后,决定带女儿到现场体验一番。

  演出当天,母女俩提前两小时到场,特意挑了一个靠近演出直播机位的位置。刘小小记得,那天演出进行到一半时天空飘起细雨,但乐队和观众都没有离开,这场小雨反而成了音乐会独特的记忆。

  更令她难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演出中,她注意到一位同样带孩子的妈妈没有坐垫,便主动挪出位置招呼她们同坐。之后,几个人还聊起了孩子上学、暑假安排等育儿话题。对刘小小来说,这段短暂的交流,与音乐和自然交织在一起,令她感受到一种温暖又真实的联系。

  此外,“野唱会”带来的情感共鸣也同样令人难忘。随着一首首经典老歌的演绎,全场情绪逐步升温;散场时,许多观众依旧沉浸在悠扬旋律的余韵中,久久不能平复。

  散场后,刘小小和女儿还对开放麦环节的一首《Love Story》念念不忘。母女俩在回家的路上,一边搜索歌词,一边尝试哼唱。“女儿虽然觉得英文歌词有些难,却仍然对这首歌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用英文把这首歌唱下来。”刘小小说。

  路演创新

  从自我陶醉到全民开麦

  这样因音乐而生的纯粹感动与连接,也正是“北京路演计划”诞生的初衷。

  时间回到2021年,潇覃为排解日常的单调,萌生了将音响搬到小区门口唱歌的想法。后来,他邀请当时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谭武加入,两人在下班后一起弹唱。这便是“北京路演计划”最早的形态——只是朋友间的音乐消遣,没有固定频次,也鲜少有观众,只有偶尔路过的居民会短暂停留。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认识了他们。潇覃与谭武逐渐把舞台搬到城市的更多角落。键盘手靓仔加入后,“北京路演计划”逐步走上正轨。

  到2022年底,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已积累了相当的关注度,路演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演出的频率从最初的偶尔一场,发展到每月一两场,再到几乎每周一场,单场观众规模甚至达到上千人。

  潇覃至今记得,早期在朝阳公园的一次演出中,他调试设备时偶然抬头,发现眼前已聚满人。那一刻,他切身感受到了音乐的召唤力。这种力量,也与他们的选曲密切相关——他们倾向挑选互动性强、氛围轻松的流行金曲与民谣,如罗大佑、朴树、周杰伦、张学友等人的经典作品,偶尔融入改编的摇滚元素,并穿插原创歌曲。

  而在望京SOHO附近的一次演出,则意外成为路演形式创新的转折点。那天,三人在台上连续弹唱数小时后已感到疲惫,便试探性地邀请观众上台合唱。没想到现场反响热烈,许多人举手示意要上台。自此,这种充满未知和互动的开放麦形式,成为“北京路演计划”的鲜明特色并沿用至今。

  在潇覃看来,不少人把音乐视作只有在剧场或演唱会上才能欣赏的“高门槛”活动,而他们的路演活动的核心价值,正是打破距离感,让音乐回归到“随时随地都能参与”的日常。

  从小区门口的随性消遣,到万人广场的全民合唱,“北京路演计划”的成长历程,诠释了音乐如何从私人爱好走向公共空间。这一过程,也为他们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会。随着影响力和粉丝基础的扩大,他们逐渐获得了商业合作和品牌赞助,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经费支持。同时,乐队还尝试着举办收费的原创音乐会,探索更加多元的成长路径。

  惊喜不断

  期待点亮京城百个角落

  最近,不少网友发现,在“北京路演计划”的现场,时常会有专业歌手和艺人惊喜现身。歌手李行亮、当山真玲,演员周奇都曾到场。

  前不久,刘小小就在朝阳公园的演出中偶遇民谣歌手马条。她记得,当时谭武突然望向人群,摄影师也在寻找什么。不一会儿,民谣歌手马条走出人群,令她兴奋不已:“在这里遇到歌手,简直像中了大奖!”

  那天,马条的表现让她至今难忘。“他看起来很有‘老炮儿’气质,唱歌的激情丝毫不因年龄减退。他不是随便走个过场,而是真心投入其中。”

  谭武也回忆,马条独特的外貌特征让他在人群中一眼就被认出。看到他时,乐队成员兴奋得难以掩饰,便直接邀请“条哥”上台合唱。马条爽快答应,并献唱了一首热曲《给给》。谭武说:“面对这样热烈的现场氛围,音乐人都会‘手痒’,很难抗拒。对乐队来说,能在路演中与专业歌手即兴同台,也是难得的经历。”

  这种与专业音乐人不期而遇的经历,恰好印证了 “北京路演计划” 的舞台正在不断拓展。随着这种能量与认可的累积,乐队也在一步步实现“唱遍北京100个角落”目标。目前,“北京路演计划”已经在北京77处各具特色的地点留下歌声,足迹遍布公园、街头、商场和景点。

  在带来音乐表演的同时,他们也格外注意不打扰周边环境。比如在朝阳公园演出时,管理方会明确告知可行的时间段,团队始终严格遵守,不会在规定之外演出。在商场等合作场所,他们也会提前与管理方沟通细节,确保演出既热闹又有序。

  2023年夏天在国家速滑馆的一场演出尤为特别。谭武坦言,没想到冬奥场馆会接纳路演活动。那次,他们结合场馆的冬奥记忆与溜冰场的夏日氛围,特意复刻了金牌和领奖台供观众拍照留念。一位观众感慨道:“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冠军。”这句话恰好与路演“人人皆可表达、人人皆是主角”的理念契合。

  不同地点也赋予路演不同的气质。公园里的演出多有预告,观众可以提前规划行程;而亮马河畔的路演则充满偶然性,乐队不做宣传,观众全凭缘分偶遇。在摇曳的灯光下,对着水面与游船歌唱,氛围独特。

  键盘手靓仔回忆,在朝阳公园,观众常常席地而坐专注聆听;而在亮马河,随着河水流动,不断更替的划桨人群成了“流动的观众”。有人因为好听而停下船桨,甚至临时靠岸加入,构成了一种既浪漫又略带魔幻的路演氛围。

  近两年,“北京路演计划”也受邀走出北京,足迹延伸至上海、景德镇,以及秦皇岛的北戴河、阿那亚等地。“如果完成了100个角落,下一步就定200个,我们想看看自己能坚持做到多少。”谭武说。

  潇覃也注意到,不同城市的演出折射出青年公共文化的新趋势。在北京,年轻人正借助这种方式重新塑造公园生态。

  如今在朝阳公园,尊巴舞、电子派对、瑜伽与“野唱”并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走出家门,在公共空间寻找新鲜体验。“以前公园是中老年人的天下,但现在,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走进公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潇覃感慨。

  不止于音乐

  对抗内耗收获能量与感动

  “北京路演计划”的魅力远不止于音乐本身。

  键盘手靓仔对此深有体会。她最享受的是观众营造的氛围:无论台上唱什么歌,台下总会有人跟唱;素人登台无论水平如何,迎接他们的永远是期待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当歌词触动人心时,整个空间都充盈着治愈的力量。

  她还提到,团队路演常以张震岳的《小宇》收尾,歌词“总有些惊奇的际遇”,恰好映照着每一次演出的真实感受。几位自朝阳公园起一路追随的观众,如今已成为她的好友,这份缘分让她倍感珍惜。

  作为团队中唯一仍有全职工作的人,靓仔坦言,路演是她释放活力、体验真实自我的重要时刻,让她感到自己充满活力。她笑说,许多同事甚至不知道她还有“歌手”的身份。

  主唱谭武曾经是上班族,如今全心投入乐队。在他看来,路演是对抗内耗的方式之一。规律的演出、观众的反馈和合作机会,为他带来持续的动力和价值感,也让这段探索乐队的经历始终充满积极。

  他还补充道:“在这里(路演现场),大家可以暂时撕掉社会标签,回归普通人的本真状态。我们只做自己。正因为有观众的支持,我们才能一路坚持到现在。”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如今,大大小小的路演团队已经在北京乃至全国各地开花,并逐渐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

  谭武介绍,北京的朝阳、大兴、海淀、东城、丰台等区都曾为他们提供场地和合作机会。他认为,路演受到重视,正是因为它能够融入公园、广场、商场等公共空间,通过鼓励公众参与,激发城市活力。而“免费参与、释放压力、全龄友好”的特性,使其成为建设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城市公共生活网络的一种有力实践。

  从最初的铁杆粉丝到如今的幕后参与者,刘小小与“北京路演计划”的联结愈发紧密。她开始主动探索身边更多被忽略的公共空间: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免费图书馆、舞蹈室,以及每周放映的公益电影,都成了她的新选择。刘小小表示,“尽管自己不会唱歌,但能和大家一起做有意义的事,哪怕只是让别人获得片刻的休息,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婧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