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5 19:01:52 来源: 澎湃网
给蛇做剖腹产、给乌龟修补龟壳——成都一名异宠医生的“微观世界”
看,我的手机都有250克。有的动物眼睛坏了,看不见,体重也就20克,比一部手机还要轻。这些小动物也要抽血、拍片、做CT和B超。”阎雪松医生把手机放到桌面的秤上,这个简单的动作直观地展现了他工作的特殊之处。
作为成都一家异宠动物医院院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异宠专科组组员,阎雪松已在“微观世界”里深耕8年。从事异宠诊疗这些年来,他见证了国内异宠诊疗行业从“无人问津”到“初现曙光”的历程。
“这是个未来行业,现在才起步,目前我们接诊最多的异宠饲养者是‘90后’和‘00后’。”9月2日,阎雪松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澜
“做这一行也需要情怀”
最初,阎雪松接触的是传统兽医领域,“在学校里更多学的是猪马牛羊”。
为什么选择异宠诊疗这个小众领域?阎雪松解释:“我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当传统兽医工作的新鲜感消失后,许多兽医师发现无法满足自己渴望挑战的天性。”业内很多同事最初都是由动物园兽医转型而来。由于动物园效益下滑,一些兽医开始尝试转型。
但转型之路并不轻松。“在2020年以前,国内连异宠医学的中文教材都没有,医生们只能依赖英文原版书籍,对语言能力、经济能力、耐心等都是巨大的挑战。”阎雪松说,“首先就是学习成本高、设备投入大。一般来说,要入行只能先在国外学习系统性的知识。去美国学习DVM(美国临床兽医师博士)需要七年时间,花费大概在几十万美元,毕业后再回国工作挣工资,至少十年内都是不能回本的。更不用说在就职期间,也需要经常跨省、跨国交流而产生的学习、交通费用了。”
阎雪松坦言:“当下做这一行的人,其实还是要靠一些情怀的。”
花大价钱为豚鼠做手术
阎雪松日常接触的异宠主要包括四大类:小型哺乳类(兔、仓鼠、龙猫、豚鼠、刺猬等)、爬行动物(蛇、蜥蜴、龟)、鸟类(鹦鹉、雀形目)以及动物园动物。
给这些特殊患者看病,难点无处不在。“精准到克是常态,”阎雪松说,“我们接触的动物多数体重在100克以下。”给异宠进行影像检查也有不小难度。以乌龟为例,肺部感染在普通X光片上难以分辨,必须依赖CT才能确诊。
阎雪松曾救治一只从高楼坠落的母龟,不仅龟甲破裂,体内的蛋也已碎裂,正是通过CT才清晰发现腹腔感染情况。他先通过手术剖开龟壳取出腹腔内的碎蛋,接着修补龟壳,帮助乌龟脱离了生命危险。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阎雪松还为蛇做过“剖腹产”。在产蛋季节,有些蛇会出现难产。“我们能够从蛇主人眼里看出他对蛇痛苦的感同身受。”在术后,蛇因为疼痛扭曲躯干,蛇主人心痛得掉眼泪。
豚鼠“身价”较低,一只售价大约几十元,但也有人不惜花大钱为其做手术。有一只四岁豚鼠肚子上长了一个肿块,需要手术切除,费用约几千元。“当时豚鼠主人的母亲极力反对花大价钱治疗,她认为几千元给女儿买包和衣服都比花在豚鼠身上要好,但她女儿极力要求进行治疗。”阎雪松回忆。所幸豚鼠肿块属于良性,术后逐步康复。
小众领域的曙光初现
异宠诊疗在国内是一个非常新的行当。阎雪松介绍,相关统计表明,“大多数异宠医生都在大城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约有10名左右,而经济不发达省份可能只有一两名”。对于行业的未来阎雪松充满信心,他表示,随着养宠人群年轻化,宠物情感价值提升,异宠市场正在扩大。“‘90后’、‘00后’是我们这边主要的消费群体,他们愿意在这上面花钱,会竭尽所能去救治这些动物。”
在治疗之外,阎雪松也活跃于讲台。经常上午理论授课,下午便开展实操训练。在异宠诊疗中,实操的重要性远胜于理论知识。他以猫咪诊疗为例,“常规的猫咪诊疗,抽血、打留置针等外科操作已为从业者所熟知,但异宠抽血的操作对许多人来说仍是个难题。”
阎雪松认为,越来越多年轻从业者加入并深耕,在为这些“异”样生命筑起健康屏障的同时,也一点点拉近了人与它们的距离。当科学饲养理念渐入人心、专业诊疗的力量持续生长,这些独特的小生命终将在人类世界里,找到更贴合天性的生存节奏。同时他也相信,“我们这一批初代异宠医生必将做得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