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8 21:11:01 来源: 半岛晨报
“稳就业促增收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11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信息量很大。
文章逻辑清晰,先是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扩大内需取得的显著成就,并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然后分析了“十五五”时期扩大内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最后介绍了如何全面落实“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扩大内需各项决策部署。
尤其是对于老百姓关心的就业增收问题,文章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字里行间都是关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信息,释放出重要信号,不容忽视。
三个全球第一,成就很提气
在介绍成就的时候,文章提到了三个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我国衣食住行等实物消费量已位居全球第一。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
这三个全球第一,是中国扩大内需成绩单的生动注脚,印证着中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大规模市场。
如今,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文章透露了一组重要数据:2013—2024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6.1%的增长,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93.1%,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5%和38.1%。
内需之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个坚持,方法论很管用
这些成就背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文章总结为了四个坚持:
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体系。
坚持把扩大内需和补短板惠民生结合起来。
坚持把扩大内需和打造供给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结合起来。
坚持把扩大内需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结合起来。
从推出“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到建立育儿补贴制度、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完善节假日制度、稳步提高养老金水平,再到实施川藏铁路、雅下水电工程、三峡水运新通道、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等重大标志性工程,还有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2018年首版的151项降至2025年的106项,这些已深刻影响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
文章还提到,我国已建成智能算力总规模约78万PFLOPS,位居世界第二,远超世界第三的日本。
一个判断,机遇大于挑战
对于“十五五”时期扩大内需面临的形势,文章作出一个总判断:
综合来看,“十五五”时期,我国扩大内需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四大部署,务实有力
文章介绍了扩大内需的四方面具体部署:
大力提振居民消费。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这些部署有的放矢,务实有力,值得关注。
比如,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
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制约民间投资的堵点、难点、痛点。
在城市更新、战略骨干通道、新型能源体系、重大水利工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在总体保持适度超前但不过度超前基础上持续增长。
顺应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促进生育等需要,在养老托育健康等服务消费、文旅等消费配套基础设施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统一市场监管执法,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形成优质优价、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里河”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