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枪没有炮”到“东风列阵”——嘹亮军歌见证装备跃迁👉

发布时间:2025-09-05 05:39:05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一首《大刀进行曲》的嘶吼,藏着我军最刻骨的装备记忆。抗日战争初期,我军武器装备极度匮乏,许多连队甚至“三个战士共用一支枪”,剩下的握着大刀、长矛,在装备悬殊的绝境里拼杀。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游击队歌》里的歌词不是轻松的调侃。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累计作战12.5万次,敌人给我们“造”了69.4万余支枪支、1800余门火炮。我军才勉强实现了“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的装备基础,完成了“保卫家乡”“保卫全中国”的壮举。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军歌是岁月的留声。当我们循着歌声回望,看见的不仅是我军武器装备从抵御侵略到守护和平的历史跨越,更是一个国家实现强军梦、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征程。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是我国第一次阅兵。受阅的武器装备多为缴获的“万国牌”,甚至出现“骡马拖大炮”“飞机飞两遍”的场景。当时,天安门广场上奏响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该曲后来被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我军武器装备的转变发生在1954年阅兵,受阅的武器装备由缴获的“万国牌”,换成了型号、口径统一的引进或仿制的苏联式武器。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里,曲调轻松的《打靶归来》开始传唱。它唱出了人民军队日常练兵的从容,以及战士们对武器装备制式化、国防工业初步奠基的自信。

  “待到朝霞映红了海面/看我们的战舰又要起锚”

  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长剑出鞘。《军港之夜》这首流行军歌,寄托着人民对强大国防的期待。1984年阅兵,受阅武器装备均为“中国造”。海军导弹方队、空军导弹方队和战略导弹方队驶过长安街,向世界正式宣告中国战略威慑力量的真实存在。

  “将士们/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

  器械不精,不可言兵。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能打胜仗”的重要基础。2015年“9·3”阅兵,受阅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受阅方队首次按照作战体系编组。信息化、体系化的新时代军队在歌声中印证着“战必胜”的豪迈誓言。

  网友们也在嘹亮军歌中,给它们和后来者取好了既响亮又带“梗”的昵称——“东风快递”“胖妞”“黑丝带”……

  “黑色蛟龙在军港中深情守望/银色的战鹰在蓝天书写岁月静好的诗行/东风列阵雷霆守护四方/铁血的长城铸就时代的辉煌”

  如今,“东风列阵,雷霆守护四方”已不再是歌词中的意象,而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盾牌。2025年9月3日上午9时,当号令响起,武器装备精锐尽出、“首发”频现,集中展示了我国武器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展现了我军的体系作战能力、新域新质战力和战略威慑实力。

  强国必须强军,强军必须利器。从“没有枪没有炮”到“东风列阵”,歌声里传颂的是勇敢和自信,更是“小米加步枪”的过往终于写成了大国重器的史诗——每一段歌词,都是时代的光荣;每一次响起,都是初心与梦想。

  总策划:侯小军

  总统筹:金 强 张纯青

  统 筹:李 琳

  监 制:朱 景

  策 划:黄艾明 韩 薇

  设 计:陈伟红

  剪 辑:李江锐 罗 渊

  AI审核:黄艾明 韩 薇

  校 对:陈学德 梁洁萍

  AI工具:即梦AI

  实习生:黄毅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