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法院推进退休法官“转岗”特邀调解员工作🥚

发布时间:2025-11-13 18:03:35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多地法院推进退休法官“转岗”特邀调解员工作

  “银发力量”重返解纷一线继续发光发热

  有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人民法院,也有这样一句话:“退休法官是人民法院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多地人民法院聘请退休法官担任特邀调解员,让“银发力量”在矛盾调解工作中继续发光发热。

  《法治日报》记者在近期采访中就遇到了多位“转岗”调解员的退休法官。在新岗位上,他们延续的,不仅有法律专业知识和独到的调解“功夫”,还有始终未变的司法为民温度。

  传授经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人民法院巴彦岱人民法庭二楼的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块牌匾——“全国优秀人民法庭”。

  “这‘沉甸甸’的荣誉,是2002年老庭长韩林从北京背回来的。”伊宁市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卢建雯说。

  1988年,韩林调入巴彦岱法庭,从书记员成长为庭长,扎根审判一线23年。人民法庭就在群众身边,贴近群众生活,韩林走遍辖区的每一寸土地巡回办案,他还学习了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架起沟通桥梁,以“调”为主、以“情”为源的办案思路让司法温度融入乡村。

  2010年,韩林退休了。韩林向年轻法官传授了两条经验:一条是,许多群众不了解也不理解调解解纷的优势,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清楚。

  另一条是,不能坐在调解室里做工作,要走出去,到群众身边去。韩林说:“遇到调解难度比较大的案件,要到村委会、到村民家中、到邻居家里,了解事情经过是怎样的、是否有隐情,再联合各方力量一起做好调解工作。”

  当时,韩林有个心愿:“矛盾纠纷得有人解决,我还能再干干。”

  2021年,巴彦岱法庭“老法官说法”调解室挂牌,韩林以调解员的身份重返解纷一线。

  在伊宁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多元解纷区,也有一间老法官调解室。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另一位退休法官调解员——满头银发的荆霞。

  荆霞曾被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在审判一线工作了14年。退休前,她任伊宁市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四级高级法官。

  2023年1月,荆霞退休了。她深知大量纠纷涌入法院通过司法审判解决耗费人力物力,需要引入更多力量化解,这促使她返回解纷一线。

  树立榜样

  “老庭长建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能解决一些别人解决不了的纠纷,解群众心结。”巴彦岱法庭的年轻法官说。采访中,记者听韩林讲起解纷故事。

  2022年夏天,马某在自家院子伐树时,树砸坏了隔壁胡某家的屋顶。围绕房屋维修赔偿款,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矛盾反映到法庭。

  韩林在马某家门口组织了一场调解。经韩林耐心释法说理,双方达成一致,马某赔偿胡某5000元用于维修房屋。

  “他家房子坏了很困难,你家也不容易,看看能不能先借点儿钱赔偿给他?”韩林问马某。

  马某转身回家,拿出5000元现金交给胡某,胡某在收条上签了字。

  “你咋这么快拿来现金?”“你别管,赔给他。”案件有进展,韩林却感觉不对劲。他和马某说话的工夫,马某的女儿哭着跑出来,拽住了他的胳膊。

  小姑娘告诉韩林,她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妈妈从舅舅家借了6000块钱当她的学费。马某一赌气,把这笔钱用来当赔偿款,她的学费没了着落。

  “从法律程序的角度看,调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了,我不能开口再把钱要回来。”韩林看着小姑娘说道,“但是,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你放心,叔叔自己掏腰包,再发动法庭的叔叔阿姨们,一定帮你把学费凑齐。”

  “这是孩子上学的钱呀”“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你们咋这样”“房子先修,赔偿等秋后收了庄稼再给吧”……看到这种情形,村民们也出起了主意。

  胡某怔了怔,掏出钱塞给小姑娘说:“孩子,你拿钱去上学吧,我和你爸爸的事情再商量。”

  此后,双方的矛盾解决了,也没留下心结。

  韩林的言行产生了榜样力量,小姑娘在第二个学期开学后不久,给韩林发来信息:“胡叔叔来北京办事,还顺便来学校看我了。”

  找准切口

  边疆伊犁,水草丰茂。草场纠纷比较常见。

  今年早些时候,巴彦岱法庭辖区一户人家的羊群、牛群跑到隔壁人家的草场后,被对方扣了下来。此前,双方多次因类似情况产生矛盾,这次,两家人分别叫来自己的亲戚朋友聚集在两家草场边界,非要对方给个说法。

  双方对峙之际,人群里传出一句话:“校长来了。”

  “我当年是这样培养你们的吗?”韩林往剑拔弩张的两家人中间一站,一开口就“浇灭”了双方的火气。

  原来,韩林到法庭工作前,曾在学校担任校长,当年他教过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韩林把两家人拉到毡房里,用哈萨克语释法说理,讲了一堂法治课。

  讲草场划分,讲邻里关系,缓和了矛盾后,韩林又对着“学生们”叮嘱道:“你们已经长大了,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更要在家里带头遵守法律,成为大家的榜样。”

  调解完两家的矛盾,韩林却没有结束工作。他积极向乡政府提出建议:“两家人因同样的事由多次发生纠纷,要想办法避免事件再次发生、矛盾再次升级。建议在双方草场之间装上护栏,让群众能安心生产生活。”

  5月,乡政府投资5万多元,在两家草场中间建好了护栏。

  采访中,记者发现,“破局之处”找得准,正是这些退休法官开展调解的优势。

  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至法院前,往往都经过了行政调解、行业调解,解纷存在难度。荆霞调解过许多此类案例,她向记者说起解纷经验。

  三年前,20多岁的小伙徐某遭遇交通事故致使腿部受伤。徐某家庭经济困难,治疗还没结束,就拖着受伤的腿来法院起诉,希望能获得赔偿后继续进行治疗。

  被告陆某认为,徐某还没有进行伤残鉴定就要求赔偿,没有依据。徐某则因对方迟疑的态度,担心对方逃避责任。双方互不信任。

  “我会结合双方提交的证据,依据审判经验来判断案件的结果。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释法析理,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荆霞以这起案件举例说。

  “如果等到徐某治疗结束,做完鉴定后再赔付,伤势得不到及时救治,或许伤残等级高,赔偿金额也会更高。如果先行赔偿部分款项,让他能得到及时救治,更好康复,将来赔偿金额也会较低。”陆某听完荆霞的分析后,主动和徐某达成了调解协议。

  发挥优势

  记者了解到,退休法官调解员在全国其他法院还有很多。

  今年6月,第三批16名地方法院退休法官受聘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六个巡回法庭特邀调解员。此前,最高法分两批聘请了28名地方法院退休法官担任各巡回法庭的特邀调解员。

  加强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建设是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辽宁3家薄弱法院聘请22名“银发法官”担任特邀调解员。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法院设立老法官工作室,发挥“银发法官”优势,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

  “银发法官”调解员结合审判经验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此外,不少退休法官调解员还参与到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中,继续发光发热。

  “巴彦岱法庭的年轻法官,时常去二楼看那块‘全国优秀人民法庭’牌匾。”卢建雯说,当前,全国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正在开展,老法官们的故事也激励着大家续写辉煌。

  稿件来源: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本报记者 张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