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8 00:23:17 来源: 半月谈
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 左雨晴)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创新,在赋能绿色化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26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刘续浩在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暨首届ESG国际博览会上表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ESG也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答题”。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兼党组宣传部(公共关系部、文化品牌部)主任王捍忠指出,当前是从合规成本转化为持久竞争优势的历史性窗口期,但中国企业仍面临着诸多的结构性挑战。其中,数据管理与信息披露的技术瓶颈是关键因素之一。同时,ESG数据覆盖环境、社会、治理等多维度,但不同行业缺乏统一标准。
10月26日,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暨首届ESG国际博览会“数字经济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 主办方供图。
“创新技术不断突破应用,不仅有望大幅降低ESG数字获取成本,而且有助于构建从数字采集、验证到披露全链条可信的体系。”在王捍忠看来,当前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正在解决传统ESG数字采集中的碎片化、滞后性、可信度等问题。
刘续浩也认为,绿色化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而非附加题,拥抱数字技术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经营改造工程。
例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在虚拟空间中模拟和优化整个工厂或园区的能耗、物流和财产,从而实现降碳、增效、减排三位一体。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可以精准追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和物流物料流向,为废弃品的回收、拆解、再制造提供技术基础。
“数字技术已从工具性赋能升级为结构性重塑,对产业数据的占有和深度挖掘能力将成为未来企业的智能竞争力。”刘续浩说。
推动中国企业ESG治理智能化转型,还需要推动“中国方案”走出去。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彭华岗表示,ESG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语言,但由于发展阶段、监管体系不同等原因,国际通行的ESG标准与ESG中国标准在核心导向、实施重点、议题关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玉友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TIC行业的融合正处于从技术探索到场景落地的关键阶段。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聚焦汽车、新能源等领域,推动中国技术与标准走出去,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管理提供中国方案,是中国参与全球ESG治理,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一条重要路径。
“在汽车、新能源等领域,中国中检正在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合技术方案,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和创新发展,服务ESG数字化市场需求。”孙玉友说。
王捍忠认为,面对结构性挑战,要着力构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ESG支持体系,提高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话语权,重视ESG顶层设计和协同,推进企业进行ESG能力系统化构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ESG协作的网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