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2 15:04:41 来源: 钱江晚报
平潭简称“岚”,与“蓝”同音,也与“蓝”结下不解之缘:平潭全域铺展着6064平方公里的蔚蓝画卷,其面积是陆域的十五倍之广;在这片浩瀚的蓝海中,126座岛屿如珍珠般散落,银沙铺岸,海风沁人,让这片被蔚蓝深情拥抱的土地,更加光彩照人。
8月20日,记者走进福建平潭,在观“蓝”中看到平潭文旅产业发展的美好图景。
来到平潭22号国际游艇码头(以下简称“22号码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无边无垠的蓝,一艘艘游艇整齐停靠在岸边,静候着与游客共赴一场海洋之约。
22号码头是平潭打造的第一个自由行开放式码头,自2024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近17000人次。令人惊讶的是,码头从动工到建成仅用了100天。如此神速,原因是什么?
“原来我们的海上业态主要是养殖业和捕捞业,在建设这个以海上休闲娱乐为主的码头时,一些养殖和捕捞的基础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平潭旅游客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紫宁告诉记者,“现在,港口依然可以供渔船停靠,真正实现了一港多用。”
乘坐游艇出海,看到一艘艘渔船自由穿梭,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在蔚蓝的天幕下缓缓展开。这一幕,让记者深刻体会到渔业与休闲旅游两种海洋经济业态和谐共生的美好。
在颠簸的游艇上,不远处的一艘渔船一下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只见船身赫然写着“满载荣归”四个大字,如同一位热情洋溢的使者,为平潭蓬勃发展的海洋文旅产业加油鼓劲。
在22号码头,还可以体验到很多有趣的项目——帆船、摩托艇、尾波冲浪、水上超跑等等,让游客亲身感受到海洋带来的速度与激情。在码头陆域,蓝眼泪体验馆、咖啡饮品、海洋超市等业态也全部投入运营,让游客既可饱眼福又可饱口福。
今年6月8日,码头成功举办了2025平潭“海岛生活季”暨帆船运动周系列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促成了6轮两岸游艇产业合作签约,还吸引了10支境内外帆船赛队的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平潭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祖国大陆—台湾岛最近距离68海里”,码头不远处,一块石碑上镌刻的内容引发了记者的好奇。原来,这里是另一个观海玩海的好地方——68海里景区。
景区内先后建起“墨水石柱”“两岸同心窗”“望归石”等标志性景观,寓意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亲情,寄托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正是这些充满巧思的景观设计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相结合,使得68海里景区不仅风景如画,更拥有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近年来,景区周边设施不断完善,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游玩体验,也显著增加了景区收益。
“我们进驻管理后,增加了遮阳伞等设施,解决了很多游客反映的暴晒问题。”平潭旅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经营拓展部副经理刘孙辉向记者介绍,“从2021年开始我们推着餐车卖饮料,到现在已自主经营起冰淇淋店、零食店、文创店等,年营业额超300万元。”
22号码头和68海里景区的繁荣景象,仅是平潭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而这正得益于它精准把握了时代机遇——
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将平潭片区纳入福建自贸区;
2016年8月,国务院批复《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
由此,平潭拥有了“实验区+自贸区+国际旅游岛”的三区叠加优势。据悉,2024年,平潭国际旅游岛接待游客1078.9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达120.28亿元。与2015年相比,接待人数增长4.6倍,旅游总花费增长18.2倍。
“旅游业的发展让平潭居民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很多居民开始经营民宿、承接游客接送服务,从而拓宽了他们的收入来源。”平潭综合实验区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彦笑着说道。
未来,平潭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文化品牌,持续推动平潭文旅产业走向品质化、高端化、国际化。凭着无边的大海,乘着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平潭以蔚蓝为底色绘就的发展蓝图,终将变为现实。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闫槿 冯家照 张青 王礼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