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30 15:07:58 来源: 企业网
用中文教育打开更多交流之门(环球热点)
近日,在意大利南部海滨古城那不勒斯,来自31个国家近200名中文教学专家和教师会聚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参与欧洲汉语教学协会成立10周年庆典会暨第五届国际研讨会。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孔子学院希方院长罗兰(Roula Tsokalidou)在会上用中文发表演讲。
“这是我第一次在学术会议上用全中文发表演讲,既兴奋又紧张。”罗兰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谈起,从2020年从零开始学习中文,到如今能用中文流利表达、全力投入中文教育和研究工作,她与中文的结缘之路满是惊喜。“我坚信,我们可以通过一小步一小步地坚持努力,在希腊、欧洲乃至更广范围内推进中文教育及研究的发展。”
认真的学生——
“每个汉字都蕴含着深刻而美妙的意义”
“欢迎来到孔子学院,欢迎您来到知识和文化的世界,我们的目标是教授并分享优美的中文和丰富的中华文化。”点击进入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孔子学院的官方网站,言简意赅的希腊文、英文、中文三语介绍,点明孔子学院的办学目标。
今年是亚里士多德大学孔子学院开课5周年。作为亚里士多德大学孔子学院的希方院长,罗兰见证并深度参与了这个中文教育“新生儿”茁壮成长的过程。
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命名的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是希腊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2018年1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亚里士多德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希腊第二所孔子学院。亚里士多德大学教育学院语言学教授罗兰成为孔子学院的创始希方院长。
“筹办孔子学院时,我还一句中文也不会说。成为孔子学院院长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中文。我和当时到访亚里士多德大学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老师承诺,我要在孔子学院成立10周年的时候,用中文发表演讲。学习中文成为我五年来的‘主业’之一。”罗兰说。
2020年初,亚里士多德大学孔子学院正式开课。从孔子学院开课第一天起,罗兰就和孔子学院的同学们坐在一起,从零开始学习中文。
“开课时,孔子学院一共有109名学生报名,我是第110名学生。”罗兰说,背中文单词、写汉字、练习中文口语,罗兰很快进入“学生”角色。
“我是个非常投入的学生。”罗兰笑着说,“随着对中文的学习越来越深入,我发现,每个汉字都蕴含着深刻而美妙的意义,我爱上了中文和它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自豪的老师——
孔院是“上百名学生朋友的‘第二个家’”
“打开窗,起床。看见世界,漂亮。一杯咖啡,一杯茶,打开书我要天天向上,我看见中文世界不一样。今天是我的第一天,我们天天都要一起向前。今天是我的第一天,相信我,我们一起向前……”
在亚里士多德大学孔子学院原创的中文歌曲《我的一天》视频中,孔子学院的年轻学生们伴着朗朗上口的歌词和充满活力的旋律,走进塞萨洛尼基的海滨街道,流连在亚里士多德大学的古老校园。
这首由孔子学院师生共同创作、演唱的歌曲,成为如今亚里士多德大学孔子学院的主题曲。歌曲短视频也获得2022年第二届“最·孔院”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一等奖。
“2020年孔子学院开课以来,我们积极开展社会文化和语言学术领域的各类活动,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推动中文教育及研究。”罗兰介绍,2022年出版中文、希腊文、英文三语学习教材《中文导学》,2023年举办的首届希腊及国际汉语大会汇集20多国学者探讨中文教育,2024年出版三语儿童图书《中国故事:讲给你听》,2025年和中国浙江农林大学合作举办中国茶文化展演活动……
“亚里士多德大学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上百名学生朋友的‘第二个家’,也正在稳步将中文和中华文化推广到大学师生、塞萨洛尼基市民以及更广泛的学术圈中。”罗兰说。
2023年,罗兰来到中国上海外国语大学希腊语系交流工作。她用“乐不思蜀”形容在上海的3个月。“我的同事和朋友都说我越来越像中国人了,我为此感到自豪!”罗兰兴奋地介绍,如今她不仅能用中文流利沟通,还在尝试用中文创作诗歌。“现在我可以自信地说,中文是我心灵的语言。”
交流的使者——
“友谊的涟漪汇成相互理解的浪潮”
如今,罗兰“10年实现用中文发表演讲”的学习目标已经提前完成。
今年5月,她入围中国第二届兰花奖“友好使者奖”名单。这项由中国外文局发起设立的重要国际文化奖项,旨在表彰奖励全球范围内投身国际文化交流事业,致力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外籍人士或机构。
“这是对我的重要鼓舞,让我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与孔子学院的中方老师们相互信任,真心向彼此学习,这也影响着我们身边的师生朋友,友谊的涟漪汇成相互理解的浪潮,这也将惠及我们的社会,推动希腊与中国的交流。”罗兰说。
在罗兰看来,希腊与中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都是兼具古老智慧与现代气质的国家,从古至今文化交流持续,在文化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近年来,她明显感觉到希腊民众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越来越多希腊的大学希望与中国高校合作,越来越多希腊人希望去中国旅行,许多希腊民众对中国在科技方面的巨大成就表示钦佩,也更关注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元以及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罗兰感慨,“很多人到访中国之后,都会留下对中国非常积极的印象。这种‘无形的力量’非常重要。”
如今,罗兰致力于为孔子学院的学生创造更多学习中文的机会,推动前往中国的短期和长期学习项目,提供更多奖学金,加强与中国企业的联系。
“语言是理解一个民族和其思维方式、文化传承的基础,也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钥匙。我希望借助中文教育这枚钥匙,打开更多希腊年轻人的‘心灵之窗’,引导他们在希腊和中国文化交流的领域里探索自己的未来。这个信念深深烙印在我心中,将始终与我同在。”罗兰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