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1 04:59:37 来源: 上游新闻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作为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其制定出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部法律既是促进法也是保障法,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关切,在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等方面作出针对性制度安排。那么,这部法律的突破和创新在哪里?它的实施将会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什么样的支撑作用?
5月1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经济数据。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以外贸数据为例,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41389亿元,同比增长2.4%。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9%,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连续6年保持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的民营企业对于外贸稳增长功不可没。
外贸领域民营企业的开拓进取是我国民营经济蓬勃活力的缩影,新时代以来,我国不断出台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推动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敢闯敢拼,向新而行,截至2025年1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已有5670.7万户。
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护航民营经济大显身手?5月20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创下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进一步向社会表明了发展民营经济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并将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与挑战,如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服务供给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阻碍,民营企业自身创新发展能力也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正是聚焦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措施。
市场准入是民营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前提,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一共有26处使用了“平等”“公平”“同等”的表述,将平等原则贯穿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尤其是将“公平竞争”列在总则之后单独成章,积极回应民营企业重点关切。
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教授李曙光:“民营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公平竞争问题,比如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遇到的实际当中的一些障碍,要把现在的一些土政策、潜规则、‘土围子’拆掉。看第十条就很明白了,民营促进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专家提到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以清单形式将我国境内禁止和经政府许可才能够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汇总列出。民营经济促进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全国设立统一的清单,说明清单设置的事权归中央,所有的企业在进行自己的决策、投资,包括下一步发展中,都能够有非常清晰的预期,这样有利于企业在全国进一步投资、建设,也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最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公布。记者观察到,从2018年我国首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出台到现在,清单事项数量由2018年的151项压减至目前的106项。
不仅清单缩短了,近期,相关部门也在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同时,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招标投标。今年1—4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一亿元以下的项目,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超过80%。
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我国也在积极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从杭州途经绍兴到台州的杭台高铁,2022年开通运营,这也是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从去年10月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今,杭台高铁的牵头控股方接待了不少前来了解情况的各地政府负责人和民营企业家。
民营经济促进法第十六条规定,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以能源领域为例,4月23日,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举措出台,更好支持民营经济参与能源领域项目建设。
5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这些举措也让民营企业更加坚定发展信心。
截至2025年1月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已有42万家,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也是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重要内容,规定“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有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等。
吴萨:“民营企业具有迭代比较快、创新意识比较强、灵活的身段、敏锐的市场观察力,我觉得这些特点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对于助力我们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民营经济要发展,不仅要有同等的机遇,充足的资金也尤为重要。前不久,福州一家民营企业拿到一笔500万元的“专精特新贷”,企业不仅能在线上便捷提款,还能享受年化1%的贴息补助,贷款利率只有不到2%。银行突破传统信贷限制,不再注重抵押物,而是把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专利数量等12项科技指标转为评估重点。
福州欧龙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贵华:“贷款(额度)500万元,过去民营企业一点几(利率)想都不敢想,甚至二点几(利率)想都不敢想,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国家的福利。”
两次说到“想都不敢想”,这也是长期以来,让民营企业头疼的难题——融资难、融资贵。那么,这“难”和“贵”的问题从何而来呢?
吴萨:“从全世界来看,中小微企业都存在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因为它毕竟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贷款风险相对较高。还有一些即便是到了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因为很多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的资产或者价值在技术上,而这些技术往往用传统的银行观念很难形成抵押,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抵押物。”
为了鼓励支持、引导规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投资融资促进方面作出一系列细化规定,比如“银行业金融机构等依据法律法规,接受符合贷款业务需要的担保方式,并为民营经济组织提供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等权利质押贷款”等。
民营经济促进法还对如何服务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普遍关心的权益保护、拖欠账款、公平执法等问题均设置了专门章节或条款予以规定,并设置了“法律责任”一章,对侵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各类行为都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民营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娟:“在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上给出了很多硬招。比如禁止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规范异地执法行为等。这些都是从刚性约束和法律权威的持续加力回应民营企业热切期盼。”
对于如何扎实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专家表示,应重点抓好配套建设、落地见效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吴萨:“从各级政府来说,要以法律为依据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去优化自己的工作。从各个民营企业家来说,一方面要深刻学习领会法律的精神、增强发展的信心,同时也要按照法律的要求,进一步去规范自己的企业行为,向着打造企业百年老店的目标去奋斗,助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关于民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也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这部法律的施行对于进一步稳定预期、坚定信心、促进高质量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也必会激励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敢于闯、大胆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