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5 06:19:57 来源: 新浪新闻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14日发布的金融数据“半年报”显示,金融总量保持合理增长。
截至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3%,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1%。还原地方专项债置换的融资平台贷款后,贷款同比增速仍约8%。
中国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半年,交出了一份怎么样的“答卷”?
一是货币政策持续发力。
去年,中国央行四次实施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今年上半年,又推出一揽子金融支持措施。
从总量看,保持了流动性充裕。央行5月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次性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6月两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共1.4万亿元。
从价格看,继续推动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5月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0.1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创设科技创新债券分担工具,加力支持提振消费、科技创新。优化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
二是支持实体力度稳固。
业内专家表示,货币政策取向主要是对状态的描述,目前货币政策的状态是“适度宽松”的。金融总量指标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增速。从金融“半年报”的数据看,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是支持性的,力度是充足的。
如,今年1至6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
在市场人士看来,未来政策实施节奏和力度上要根据形势变化灵活把握。当前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前期一系列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中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在信贷增速受前期高基数影响有所放缓的同时,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规模快速增长,融资结构不断优化,流向实体经济的总资金规模仍维持在高水平上。
市场人士表示,当前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总体处于观望阶段,而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基调并没有改变,当然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施也会观察和评估国内外经济运行状态,灵活把握。
三是保障重点领域资金。
“从全年来看,贷款能够维持合理增长,对重点领域的支持是有保障的。”市场人士称,上半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的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数据显示,6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8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6个百分点。
此外,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量增、价降、面扩。5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10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年内贷款增量在各项贷款增量中的占比超六成。
5月份,金融“五篇大文章”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69%,比上月末下降4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下降56个基点。
业内专家判断,随着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的持续发力显效,全年信贷仍将维持合理增长,科创、消费、绿色、普惠等重点领域保障是有力度的。(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