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4 01:38:17 来源: 直播吧
中新社北京9月3日电 (记者 徐文欣)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当日,中国多个华侨抗战纪念地迎来参观热,不少民众手捧鲜花、驻足缅怀,在历史中重温海外赤子的报国壮举,让爱国情怀与和平信念代代相传。
华中地区的湘西芷江是侵华日军投降地,也是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创办首所美式航空学校之处。1942年滇缅公路中断后,飞虎队护航国际物资经驼峰航线输华,队中不乏华侨。如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及芷江机场共同守护这段记忆。
“胜利日当天,受降纪念馆新展《碧血丹心,华侨赤子与芷江抗战》开展,展览首次公布8位华侨空勤人员故事。不少游客一早就带着鲜花到场打卡。”芷江县侨联主席张青松告诉中新社记者,纪念馆新设抗战老兵手模墙,并开设专门的献花台阶,方便民众缅怀致敬。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总编辑胡海多次到芷江追寻父亲胡福久的足迹,其父曾参与芷江机场建设。胡海说,石碾、跑道与这片土地,见证着普通人以智慧汗水筑就空中堡垒的故事,让人更懂得和平来之不易。
在福建漳州和山西朔州两座归侨抗日女英雄李林雕像前,纪念氛围浓厚。这位从闽南北上雁北的女战士屡建战功,在朔州牺牲时年仅24岁。
“3日一早,民众自发在陵园的雕像前摆上花束与花篮。”山西朔州李林烈士陵园办公室主任苗静告诉记者,近期,陵园几乎每天都有纪念活动举行。每逢清明节、抗战胜利纪念日、李林牺牲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社会各界都自发在雕像前摆放鲜花。
东江纵队有“华南人民抗战的光辉旗帜”之称,归国华侨多是其特点之一。今年2月,广东省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完成全面升级改造,从那时起,纪念馆便迎来参观热。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林少红表示,华侨不仅从精神、财力上支援纵队,更有人直接参战,如泰国华侨夫妇钟若潮与王丽,加入抗战后壮烈牺牲。如今,后人循着纪念馆中的文字与影像,缅怀先辈们的报国赤诚。
陕西延安的华侨救国联合会旧址如今是不少游客到西北地区的必访地。抗战爆发后,大批华侨青年相聚于此,旧址内虽设施简陋,却摆放着华侨喜爱的书报、乐器,是延安时期侨胞交流的温暖港湾。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是中国侨联的前身。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联盟理事尹其琦表示,旧址承载先辈报国赤诚,后辈当铭记历史、以先辈为镜,坚守正义、守护和平。
在东北,黑龙江省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内,一枚“列宁勋章”前,往来民众驻足瞻仰。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唐铎与苏联红军并肩作战,创下单日6次起飞出击的空战纪录,获苏联最高荣誉“列宁勋章”。1953年,唐铎回国成为中国空军教育事业奠基人。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吴昊表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缔结的友谊,是两国的共同宝贵财富。
位于西南边陲云南瑞丽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及纪念碑前,近日鲜花数量明显增多。纪念馆内,由南侨机工后人陈达娅捐赠的其父陈昭藻护照虽字迹泛黄,但南侨总会总部地址仍清晰可辨,成为南侨机工回国的见证。
“纪念馆既是缅怀先烈的教育基地,也是凝聚南侨机工后人情感的精神家园。”正在北京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陈达娅表示,南侨机工的历史被国家珍视、被后人铭记,父亲若泉下有知,定当足慰平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