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1 15:54:59 来源: 上游新闻
中新网呼和浩特11月21日电 题:从国际舞台到平凡生活:“00后”情侣的AI影像逐梦之旅
作者 崔博群
“我的英语不好,就用中文表达吧——我想特别感谢我的另一位团队成员,她今天没能和我一起分享。”曹懿喆在颁奖典礼的舞台上,感觉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他一边说,一边自顾自地为远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魏筝鼓起了掌,现场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今年9月,首届NEXTGEN全球新影像创作大赛启动。截至10月6日,赛事共收到来自122个国家和地区的4600余部作品。最终在入围十强的影片中,有两部来自中国,其中曹懿喆与魏筝创作的AI动画短片《Alzheimer》(意为阿尔兹海默症)斩获最佳影像奖。10月29日,赛事颁奖典礼及圆桌论坛活动在东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举行,曹懿喆带着两人共同的“电影梦”独自站上聚光灯下,便有了开篇那一幕。
11月19日,返回呼和浩特的曹懿喆与魏筝,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图为曹懿喆(中)参加首届NEXTGEN全球新影像创作大赛颁奖典礼。 曹懿喆供图
故事来自生活
曹懿喆是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目前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攻读硕士学位;魏筝来自吉林白山,本科毕业后已步入职场。这对“00后”既是吉林动画学院的大学同窗,也是创作路上的黄金搭档,更是生活中的亲密恋人。
获奖影片的创作灵感,源于魏筝姥爷临终前出现的记忆混乱。“人临近生命终点,总会回望过去,可姥爷却丢失了那些珍贵的记忆。”魏筝说,这段亲身经历让他们对“记忆”二字有了深刻体悟,也萌生了用影像表达的想法,“我们想让更多人关注阿尔兹海默症群体,也希望通过作品,让更多的人去思考记忆的价值。”
AI让创作者拥有创作的权利
从萌生想法到影片落地,过程并非坦途。传统影视动画创作所需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成本,对两个年轻人而言实难承受。而AI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他们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可能。曹懿喆感慨道:“AI技术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发掘创作者,并让创作者真正拥有了创作的权利。”
从剧本撰写到概念图与原画生成,再到视频生成,影片创作的全过程几乎都有各类AI工具参与。在两人眼中,AI绝非简单的工具,更是亲密的创作伙伴——它不仅能精准执行指令,更能提供丰富灵感与多元可能性。
不过,熟练运用AI并非易事。他们需要反复摸索AI对指令的理解逻辑,有时一张满意的画面要生成上百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对于AI生成的内容,也常常需要亲手调整优化。“和AI合作不像与人协作,我们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最难的是学会‘沟通’,而这个过程就要像对待人类伙伴,得有足够的耐心与包容。”
图为魏筝手捧最佳影像奖奖杯。 曹懿喆供图
应该继续创作了
一个月前,曹懿喆与魏筝正在呼伦贝尔草原采风,为一部纪录片的创作做准备。在当地一个加油站,他们偶遇一位热情的牧民,还受邀前往牧民家中做客。就在那个夜晚,他们收到了作品获奖的消息,激动得彻夜未眠。
此次获奖,不仅为两个年轻人带来了丰厚的奖金,AI平台还为他们提供了价值5万元人民币的应用积分,以支持他们持续创作。曹懿喆回国后,两人更是接到多场论坛、颁奖礼的邀请,不少企业也向他们抛来橄榄枝。
“从得知获奖到现在已过去一个月,冷静下来后发现,其实这份荣誉对生活的改变很有限。我们都清楚,现在应该继续创作了。”曹懿喆说。
图为魏筝留下的字条。 崔博群摄
采访结束后,曹懿喆返回学校,一边完成学业,一边推进纪录片创作。他坦言:“AI动画创作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平台与可能性,但AI影视还远不能替代传统影视,也没有替代的必要。”
魏筝则回了一趟自己在呼和浩特工作的公司,留下一张字条后,便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继续追寻属于自己的创作“可能性”。魏筝说:“AI帮我们讲好了一个故事,圆了一次‘电影梦’,但更多的故事,还要在生活中自己寻找。”(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