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30 07:30:17 来源: 上游新闻
8月19日,83份八路军第129师烈士的死亡证书入藏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档案馆,这些记录着1939年抗日英烈牺牲细节的珍贵档案,成为见证太行山抗战史的“红色密码”。
2009年,莲花岩景区开发期间,工作人员田建林清理废弃的古崖居时,在石缝里意外发现这沓尘封的泛黄纸质文件。
“每一页都详细记录着抗日英烈所在的师、团、营、班番号,及姓名、年龄、籍贯、记录人,还有牺牲的时间和被救治的过程。”
83份死亡证书显示,这些抗日英烈主要来自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三八六旅等主力部队,牺牲时间集中于1939年7月至12月。当时正值日军第三次侵占左权县、八路军展开反扫荡的艰苦阶段。牺牲者年龄最小仅15岁,最大50岁,多因战伤、伤寒或极度营养不良殉国。
1937年11月15日,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徐向前、张浩带领下,进驻辽县(左权县)西河头,开辟太行革命根据地。1940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进驻辽县桐峪镇下武村。1940年11月7日,八路军总司令部(简称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战政治部到达辽县大林口村。次日,进驻辽县麻田镇武军寺村。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150多个党政军学商机关团体先后进驻辽县,在此驻扎五年之久,使左权成为当时华北敌后抗日的指挥中心所在地和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中心。
2012年,山西省文物局将83份死亡证书鉴定为“最珍贵的红色文物”。2020年,古崖居遗址被列为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3份死亡证书收藏者高乃文介绍,83名抗日英烈分别来自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四川等七个省市,其中以山西和河北最多,各有32人。
2013年,83份死亡证书被公开,关于英烈们的生前经历也变得清晰起来。同年起,晋冀两省志愿者发起“让英雄回家”行动。
“十余年来,寻亲活动在各级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努力下,已找到了六七位英烈的亲人。”高乃文说。
2013年3月7日,志愿者们找到了死亡证书中卫生部青年队学员宋喜成的侄子宋丙辰。宋喜成是左权县上庄村人,参军后家人便与其失去联系,牺牲时年仅16岁。“宋喜成死亡诊断书”影印件是其侄子宋丙辰第一次收到自己二叔的信息。
为帮助确认抗日英烈们的身份,在离古崖居徒步近2公里的地方,高乃文为每一位英烈都建立了纪念碑,碑面刻有档案记载的基本信息。
“目前,寻亲行动仍在进行,但由于时间久远,信息模糊,寻亲有一定困难,但我们不会放弃,希望83位英烈都能回家。”高乃文说。
左权县史志研究室副主任赵晋国表示,83份死亡证书揭开了八路军在左权英勇抗战历史,是珍贵的抗战史料。
左权县,原名辽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太行山主脉西侧,地处晋冀豫三省要隘,素有“晋疆锁钥,山西屏障”之称。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左权在十字岭指挥反“围剿”作战中,不幸中弹殉国,年仅37岁。同年9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改辽县为左权县。
“80多年来,左权县上下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斗,从偏僻闭塞走向繁荣振兴,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今后我们将继续沿着先辈足迹,砥砺前行,谱写新时代老区的‘山乡巨变’。”赵晋国说。
作者:杨静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