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4 05:31:16 来源: 楚天都市报
九月鄱湖,“湿地彩虹”舞秋韵。9月2日,据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当地林业部门消息,保护人员和志愿者观察到45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在鄱阳湖湿地悠闲觅食,其中,彩鹮新繁殖数量超过20余只,创今年鄱阳湖彩鹮观测纪录新高。
彩鹮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在河湖及沼泽附近,有时也会到稻田中活动。彩鹮在我国分布数量极少,《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一度宣布其在中国绝迹。
今年4月22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在开展夏季候鸟调查监测时,首次在鄱阳湖畔的永修水域发现7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筑巢繁殖以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永修县政府、林业、警方等部门积极开展种群保护和监测,通过划定禁飞区、设置隔离带,搭建隐蔽拍摄棚,采用“步巡+车巡+无人机反制”模式,加强彩鹮种群保护。
同时,永修一次性收储周边稻田43亩,采用生态种植方式,保障彩鹮种群觅食和栖息安全。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全球候鸟重要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每年有近70万只候鸟来鄱阳湖越冬,其中,世界濒危物种白鹤最高数量达4000余只,占全球98%以上。
永修县作为环鄱阳湖的重点县市区之一,每年来此越冬候鸟占整个鄱阳湖候鸟的三分之一以上。此外,全世界80%以上的东方白鹳、70%以上的白枕鹤都来此越冬,因而该县被誉为“中国候鸟小镇”和“白鹤之乡”。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志愿者王小龙说:“这么多彩鹮之所以选择在鄱阳湖畔的永修栖息、繁殖,离不开鄱阳湖湿地优质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永修县在鄱阳湖生态保护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在打造湿地与候鸟保护、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满怀期待,愿未来能有更多珍稀候鸟选择这里作为它们的家园,同时也希望永修县的生态保护事业能够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我们的母亲湖--鄱阳湖注入更多生机与希望。”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赵睿楠 王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