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6 16:48:44 来源: 海外网
近日,来自中国、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的澜湄流域青年代表、水资源领域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一行,走进云南大理洱海生态廊道、再生水厂、古生村等洱海治理实践地,围观海菜花间嬉戏的白鹭,了解学习湖泊治理经验,共探跨境水资源保护合作路径。
洱海,作为澜沧江—湄公河水系的重要组成,通过西洱河与漾濞江连通澜沧江。曾经随着大理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污染负荷不断增加,湖面蓝藻大面积聚集。
2015年云南打响洱海保护精准治理攻坚战,划定“三线”、生态搬迁、湿地修复、植被恢复、污水截流……推动洱海保护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和“生态之治”转变。多措并举之下,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水质稳定保持优良水平。“水质试金石”海菜花重新在洱海盛开,环湖林带和滩涂湿地逐步修复,吸引104种鸟类、16种水禽类在此栖息安家。
生态廊道还串联起多个村落,成为融合健身、康养、文旅功能的复合型公共空间。“廊道经济”带动民宿、非遗体验等产业升级,吸引游客与市民前来散步、观景。(杜潇潇 袁鸿凯 白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