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3 12:18:41 来源: 上观新闻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什么值得我们缅怀与铭记。
一张有些模糊的老照片:慈爱的母亲怀抱幼儿,眼神坚定从容,嘴角似有笑意。然而,这却是她与孩子在世间最后的团聚。
这是深情的母亲,更是坚毅的战士——抗日英雄赵一曼。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英勇就义,年仅31岁。“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开赴刑场的列车上,她用被敌人折磨得难以握笔的手,给远方的儿子留下字字泣血的绝笔。
家书泛黄,山河无恙。烽火连天的岁月虽已远去,但一个民族在血与火中铸就的雄壮史诗,却穿越时空,永续传承。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艰苦卓绝的胜利,更是光荣辉煌的胜利。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团结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战火塑魂,熔铸爱国情怀
八十年前的那场伟大胜利,宣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首经典红歌《地道战》,生动展现了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战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场景。
白发苍苍的老人为战士们放哨,十二三岁的孩童传递情报,妇女在地道里纺线织布、护理伤员,每个人都是抗战的参与者……
这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全面抗战的一个缩影。
他们或阵前挥戈、铁骨铮铮,以血肉之躯筑成钢铁防线;或救护伤员、舍生忘死,用赤诚之心凝聚军民士气;或奔走募捐、输送物资,用傲然身姿扛起前线供给;或书报为甲、笔墨作刃,以坚定信仰构筑精神长城……
在这场长达14年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声音始终铿锵有力,形成势不可挡的全民族抗战历史洪流,树立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灯塔。
人民没有忘记,祖国没有忘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必将走向复兴和辉煌!”……走进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本本留言册写满了参观者们对伟大祖国的热切愿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施建设、主题教育等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25年8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达585个,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
32年无怨无悔坚守开山岛的王继才,只为守护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系祖国科学事业的海归教授黄大年,用生命叩开“地球之门”;在奥运赛场上奋勇拼搏的中国体育健儿,将为国争光的信念写进频传的捷报……无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身影被时代记录、被人民铭记。
岁月峥嵘,日新又新。伟大抗战精神启示我们,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弘扬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爱国情怀,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以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在时代浪潮中奋勇向前!
傲骨立碑,铭刻民族气节
八十年前的那场伟大胜利,谱写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狼牙山上的棋盘陀绝壁,“五壮士”纵身一跃的决绝,映照着千秋凛然的英雄正气;长白山的林海雪原,抗联将士在白山黑水间写下不朽史诗,诉说着绝不屈服的傲然骨气;黄浦江畔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与日军血拼到底,践行着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铿锵誓言……山川大地镌刻英烈足迹,嶙峋傲骨彰显民族大义。
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正是由这种豪迈气概和无畏担当造就:为了甩掉“贫油落后”的帽子,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直面“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的怀疑,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坚信“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今天针对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无数科技工作者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这种民族气节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硝烟散去的刘老庄,暖阳融融,惠风和畅。不远处的烈士陵园中,82棵青松高耸,巍然彰显着军人模范、民族光荣的豪迈气概;而在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一批批稚气未脱但眼神笃定的年轻战士,正以青春热血立志续写英雄荣光。
气节,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也是华夏儿女勇毅前行的动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始终涵养浩然之气,以矢志不渝的担当精神与使命意识,奔赴实现光荣和梦想的前方。
热血扬威,锻造英雄气概
八十年前的那场伟大胜利,锻造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面对强敌,赵尚志率部在冰天雪地里顽强战斗,打破日伪军一次次重兵“清剿”;赵登禹带领“大刀队”杀得日寇心胆俱寒,使中国军队取得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戴安澜以“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决心率远征军入缅作战,打出让世界叹服的中国军威……
山川共存、日月同辉。所有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英雄,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在河北、山东,“英烈面孔——为革命先烈画像”活动影响深远,将牺牲烈士的容颜永远定格;在福建、新疆,烈士事迹被细致梳理,烈士英名录被编纂纪念……继承英烈遗志、实现伟大理想的热潮在祖国各地掀起。
时代造就英雄,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无论是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扶贫干部,还是胸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卫士,又或是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的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他们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是我们和平年代当之无愧的英雄。
英雄主义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强敌恶寇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承英雄之志、崇尚英雄之魂、弘扬英雄之气,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信念如炬,照亮必胜之路
八十年前的那场伟大胜利,彰显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1937年,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而这些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能力。军事实力如此悬殊,中国能否打赢、如何打赢,是彼时摆在国人面前的迫切问题。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七七事变发生第二天,中共中央即发表通电,呼吁实行全民族抗战。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我们愈战愈勇,凝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正面战场的一系列会战使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破产;平型关大捷、雁门关大捷、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取得重要胜利,极大提振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敌后战场进行的艰苦抗战,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烽烟消逝,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依然激励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如今,放眼祖国大地,一系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一批批“大国重器”相继产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我们正奋勇向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用彪炳史册的胜利成果铸就了战后国际秩序。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我们不断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东方潮涌,时间的回响从未停止。
今日之中国,风华正茂,日新月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步履稳健,前景光明。
今日之中国人民,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本报记者 赵凡 张颖天 冀文亚
《光明日报》( 2025年09月03日 0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