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运营缺乏限制、裂变引流诱导消费 私域直播乱象待破局 🐇

发布时间:2025-10-30 07:22:31 来源: 新浪微博

  

  封闭运营缺乏限制 裂变引流诱导消费 证据难存维权无门

  私域直播乱象待破局

  编者按

  近日,一份16个省市消费者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私域直播消费调查报告出炉。报告显示,基于本次线上问卷调查数据,当前老年消费私域直播领域存在四大类突出问题:精准围猎老年群体;虚假宣传频发,信任度极低;商品售后问题突出,权益无保障;隐蔽性强,维权难度大。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线下体察所涉及的30个直播间样本,均涉嫌存在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违规行为。

  私域直播,具有目标用户精准性强、用户购买意愿强、强封闭性与隐蔽性、运营模式多元等特点,一些商家将用户线下引流至私域,借此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与夸大功效,这既容易让一些中老年消费群体上当,同时增加了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

  为探索有效整治私域直播路径,法治经纬版今天推出相关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赵  丽

  本报实习生 王艺霏

  扫码进群,就能领免费鸡蛋;

  群里每天发布直播链接,当进入专属直播间后,主播会推销“磁悬浮鞋垫”“负离子玉石枕”等听上去“科技感十足”实则“质次价高”的商品;

  为让观众下单,直播过程中,还有暗藏猫腻的低价抽奖、伪造人设博同情等陷阱……

  这些纷繁复杂、环环相扣的套路,让居住在北京市西城区64岁的周叶深陷其中。即使家中已经堆起了半面墙高、占据小半个房间的多种不知名保健品和“养生”产品,但其仍旧为了在“专属直播”中“捡漏”不惜和女儿冷战甚至大动肝火。

  近年来,这种以“私域直播”为名的营销模式在多个社交平台悄然兴起。在公域直播(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直播)中,平台会对直播的商家、售卖的商品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确保其合法合规,而私域直播,一般是企业或个人通过群聊或私聊发送直播链接,邀请已建立联系的特定用户群体观看,以“专属直播间”“高互动”“低抽成”为卖点,吸引了不少中小商家,尤其是农产品、保健品、健康课程等行业的从业者入驻其中。

  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类直播背后往往隐藏着封闭运营缺乏限制、裂变引流诱导消费、证据难存维权无门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可能对不熟悉互联网的中老年消费者形成“精准围猎”。

  私域限制较少

  近日,记者以客户身份,在社交平台上联系了三家私域直播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机构),他们的年费报价从5999元到数万元不等。虽然这类机构会以个人身份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广告引流,但却不愿在公开平台详细介绍服务内容,而是要求记者留下联系方式,添加好友后私聊沟通。

  “短视频平台等限制比较多,私域生态限制少一些;私域直播违禁词少,玩法更多。”有机构直言,私域直播优势很大,所有用户只能通过后台分享的直播链接进来观看,能进入直播间的“大多是精准客户,方便你进行后续‘操作’”。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多位在私域直播中购买过产品的用户子女向记者反映,只有他们父母手机号绑定的社交账号可以进入直播间,即便父母将直播链接分享给他们,他们也无法观看。

  为进一步保证私域直播的“私密性”,机构还提供“销售员模式”。在一份与私域直播平台相关的功能介绍上,记者看到,商家可以开启“销售员分享进入”开关。在此模式下,用户仅能通过所属“销售员”分享的链接进入直播间。系统会主动拦截非绑定了“销售员”的客户,并提示其“联系自己的销售员”。“销售员”还可同步开启“观看审核”,用户只有填写正确的手机号并经由管理员审批方能获得观看权限。

  除此之外,为确保交易的闭环,机构还提供“白名单观看操作指南”,商家可以提前将目标客户的手机号批量导入白名单,且一个手机号只能绑定一个社交账号,只有在白名单上的手机号才可以进入直播间。

  此外,还有机构提供“私密直播”功能,即将直播内容设置私密,仅通过管理员单独分享的链接或输入邀请码才可进入观看。

  针对中老年群体

  记者注意到,私域直播,有很多针对中老年群体的套路。

  在社交平台上以“私域直播”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记者发现不少诸如“教你做私域”的宣传帖或经验帖都具有指向性,譬如“线下引流要简单粗暴,发红包送鸡蛋,越简单越好”“主播要会调动老年人情绪,会夸会哄”“一场不要上太多商品,讲得不透,中老年群体不会下单”。

  记者采访得知,私域直播平台普遍设置了“推广员”制度。推广员可以是内部员工,也可以是老客户,他们通过分享直播间链接发展“下线”。有机构提供的功能手册显示:“推广员绑定客户,成功推广商品或付费直播间后可获得佣金奖励,推广员也可无限邀请下级推广员,并在下级推广员成交后获得间接奖励。”此外,商家还可设置门槛,如“有消费记录”才能成为推广员。上述功能仅限“旗舰版”账户使用,年费高达数万元。

  来自湖北的林灿曾在一家私域直播公司试岗过“推广员”一职。“老板让我特别注意北上广、江浙沪一带的中老年人,说他们有钱、有闲,要我主动一点,让他们多拉人进群。”

  据林灿所说,老板将一个社交群的群主转给了她,并告诉她这个群里会不断进人,她的任务便是在群里不停发送“拉人进群可得0.3元红包”的广告。

  “那天有100多个人加我好友。”林灿告诉记者,“随后老板便让我给他们发语音,让我说‘叔叔阿姨,谢谢支持,您多拉朋友进来,给您发专属红包’这样的话”,告诉我等群聊人数足够多,就开始往群里发送直播链接。

  “不只是我,老板自己也会给群里的中老年人发消息。”林灿发现,公司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洗脑”话术,比如一边劝说他们“别买多,浪费”,一边又鼓励他们多拉人,“我给您发专属红包,感谢您的支持”。

  记者了解到,除了直播间外的营销策略,直播间内也有“邀约榜单”制度,根据用户邀请进直播间的人数发放礼品。记者观察到,在机构展示的一个案例中,有人最多邀请了588人。

  容易规避监管

  私域直播更大的问题在于其很容易规避监管。无论是向监管部门投诉还是通过法律手段维权,都需要提供完整证据链。但有的私域直播间并不卖货,只有“专家问诊和科普”,如果想购买专家提到的产品,要去找“专属客服”下单。一位湖北地区的私域直播售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私域直播有专人负责运营,一旦出现问题被封,也可以立马换新的链接。

  “我曾想加入母亲所在的那个社交群,看看到底在播什么内容,但发现不行。”周叶的女儿告诉记者,即使有了直播链接,不用会员手机号登录也进不去直播间,而会员身份都是老年人线下领鸡蛋时由销售员确认。“他们很谨慎,只有老年人才可以入会。有一次通知去门店领鸡蛋,我妈正好不在家,我想去代领,顺便了解下情况,结果连门都不让我进。”

  而在线上,记者了解到,平台可以在后台通过点击“回收站”按钮,对直播间进行回收,被回收的直播间则不能被继续访问。此外,还可以对直播间进行批量删除,删除后便不可恢复。记者观看上述私域直播服务机构发来的直播案例时发现,不同于公域直播中用户直接在画面中的购物车下单并通过平台进行购买活动的形式,私域直播则会在画面下方单独设置“直播介绍”专栏,放置商品二维码,引导用户在平台外完成交易。即使有“边看边买”的选项,点击进去依然要通过小程序下单,跳离直播界面。消费者基本无法找到直播回放、直播间购买记录等证据维权。

  此外,在被问及私域直播“都可以卖什么商品”时,其中一家机构反复向记者强调“只要合法合规都能卖”,并且保证“只要有对应的营业资质就不会有风险”。不过,记者在该机构后续发来的资质要求名单里发现,包括海淘、美业健康、教育培训中的部分栏目,以及食品一栏中的“传统滋补营养品、膳食营养补充产品”等栏目下,都显示无需提供任何经营资质要求,甚至有些都无需提供门店、收银台照片。

  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一些传授私域直播“秘籍”的用户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私域直播是新现象,目前的监管就是‘一阵风’,不用太担心。”

  (文中受访对象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