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5 06:38:50 来源: 中关村在线
北京密云“京华议事厅”活动在古北口镇举行。(《中国新闻》报 任德辉 摄)
“七郎坟、令公庙,琉璃影壁靠大道,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
车刚一驶入北京密云古北口地区的山岭,密云区政协一级调研员孙明舜便唱起顺口溜,盯住山顶,寻找长城的踪迹。他解释道:“古北口地区文物众多、古建密集,既有被誉为‘中国长城之最’的司马台长城,还有大量保存完好的长城盘踞在山脊上。”
古北口镇四面环山,东有“蟠龙”,西有“卧虎”,既是山名,也是山顶长城的叫法。近日,以“加强古北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为主题,一场密云区政协的“京华议事厅”协商议事活动,就办在了这“龙盘虎踞”之间。
“古北口是明代边防重镇,长城上的每栋敌楼、每块砖石,都可能蕴藏着大量历史信息,能够作为文旅亮点。但目前来看,我们还有很多‘好东西’没有展示出来,限制了文旅产业发展。”古北口镇政府干部李俊臣的一番话,道出了许多当地人心里的一块疙瘩。
如何适当挖掘文物古建的文旅价值,让古北口地区引来新客,焕发产业生机?本次活动上,委员们纷纷立足各自专业优势,分享思考与建议。
密云区政协委员、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郭生河长期研究古北口地区历史文化,他表示,古北口长城的“铁门关”从明代开始便久经战火,在抗战时期打过“硬仗”,虽然残存无几,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若能得到修复,将为古北口再添一座标志性建筑,丰富文旅体验。
密云区政协委员、北京汉诺旅游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艳红表示,长城和民俗文化共同见证了古北口镇的厚重历史,二者相得益彰,古北口镇不仅要讲好历史故事,也要做好民俗文化引流。
走进古北长城文创汇客厅,就能看到该公司设计的老虎吉祥物笑面相迎。这只老虎的原型是古北口民间传说中的“嘿喽爷”,爱吃咸菜,能祛疾病,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今年11月初,“嘿喽爷”在古北口长城庙会上亮相,带来了祈福拓印、制作中草药包等互动玩法,引来游客频频“打卡”。“基于参与长城庙会的经验,公司将更加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让文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张艳红表示。
注意到委员们关注长城庙会,古北口镇退休干部王长青提议,古北口不仅有长城,还有娘娘庙、吕祖庙、杨令公庙,都保留了各具特色的庙会文化,建议镇上常态化举办庙会活动,打出更多文旅品牌,既聚人气也增收入,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以更好的环境迎接八方来客。
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密云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郑艳华表示,近年来,密云区开始对全区182.97公里的长城进行数据化保护,既可为景区开发沉浸式AR体验打好数据基础,也可为进一步修缮利用提供参考,推动长城民宿、长城文化节、长城音乐节等特色项目落地,支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鼓励委员常态化走进基层,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是北京市政协“京华议事厅”政协协商活动品牌自去年创立以来一以贯之的特点。
走进西红柿大棚,了解种苗选育生产情况,寻找电商合作切入点,助力打响区域农产品牌;对话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各环节代表人士,探索“中医药+文旅”“中医药+研学”等多元发展模式;深入密云水库防灾减灾及蓄水能力提升工程一线,围绕村民关心的就业生产、子女入学等问题答疑解惑……今年,密云区政协共举办4期“京华议事厅”协商活动,以委员关注回应群众关心。
密云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席成坡表示,要依托“京华议事厅”协商平台,充分发挥政协协商优势,进一步延伸触角,将“群众身边协商,协商群众身边的事”长期保持下去,扩大参与范围,让协商议事惠及更多群众。(完)(《中国新闻》报 任德辉 报道)
🏑